主計總處公布一項資訊,台灣勞工,平均勞動報酬比起去年增加了9.2萬元,但這項數據卻讓多數勞工無感。分析主要原因,雖然勞動報酬增加,但實際上經常性薪資卻沒有增,主要增加的都是業績獎金,或者加班費。人力學者也表示,國人平均薪資雖然有五萬多,但因為高薪低薪落差太大,漂亮的平均薪資數字下,其實還有很多低薪勞工,辛苦過活。
房仲業者黃登暘:「踏入這個不動產業以前,我自己做了將近快十個工作,基本上服務族群,大概就是以服務為主啦,但是我發現如果不是以,業務的方式去走或是以其他的行業別,在針對這幾個區塊,你會發現其實他的空間調漲,非常有上限他有上限(薪資)。」
過去待的行業薪水普遍不高,轉戰業務工作黃登暘才能靠努力,創造出高薪水,不少人都像他一樣,根據主計總處統計,近五年來,受僱員工每人平均勞動報酬增加9.2萬元,等於每年增加1.8萬元,事實是勞工每月的經常性薪資比重變少,反觀績效、分紅獎金及加班費占比變多,若是領死薪水,增加的薪資不但不多,甚至可能完全沒加薪。
以去年底工業及服務業員工,人數817.3萬人為例,主計總處調查,2021年受僱員工,全年勞動報酬77.9萬元經常性薪資為66.6萬元,比2020年全年勞動報酬增加2.2萬元,經常性薪資67.2萬反而比2021年少,非經常性薪資卻增加,2020年18.6萬2021年則增到19.4萬,顯示光靠死薪水反而越來越辛苦.
人力銀行發言人黃若薇:「受到疫情這三年的影響,所以相對的像是旅宿業,餐飲業他們薪資提升,就比較幅度小一些。」
換句話說,勞工增加的收入,多數集中在獎金,業績分潤等等,每月固定薪水增幅有限,難怪對於任職獲利能力不佳產業的勞工,多數對收入增加,相當無感。
人力銀行發言人黃若薇:「這幾年我們台灣的產業,呈現一個M型化的結構,因為像是旅宿業或者是餐飲業,相對來說薪資要比較偏低一些,不過科技業或者是製造業,他們的薪資相對就比較高,這樣兩相加總起來再去做平均的話,就會讓人家覺得說,ㄟ怎麼薪資感覺是節節調升,但是這個自己的薪資卻低於平均薪資。」
另一份主計總處資料,國人每月總薪資平均5萬5,754元、年增2.94%,但因為是平均值計算,薪資逐漸M型化高薪跟低薪階層落差大,反而讓數字淹蓋過低薪事實,不少仍在基層努力的年輕人或勞工,在通膨的壓力之下薪水越來越薄。
平均薪資數字漂亮,但在數據底下,又有多少低薪情況,若政府無法有效改善,恐怕普羅大眾,對於這高薪數字,仍舊相當無感。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