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內湖交通是許多上班族的惡夢,只不過探討了老半天,多年來問題依舊無法解決,到了今年選舉年,毫不意外的又成了各參選人拿來發揮的戰場,究竟各方提出的解方可不可行,也需要被細細檢視,才不會又讓這重要的民生問題,在選戰中口水戰中,被淹沒。
內湖上班族:「就一直都不動十幾二十分鐘,很誇張。」
內湖上班族:「而且已經好幾年了,你再怎麼把內湖講的再發達,再科技,再先進,這個是最明顯的民生問題。」
內湖上班族:「光這段時間通常都快塞一個小時,(一條路?) 這段而已。」
內湖上班族:「前面是綠燈,可是完全被卡住了。」
碰上下雨天又更慘,內湖塞車惡夢天天上演,為人詬病卻又無解,每逢選舉時刻,還會變被搬上檯面畫大餅,國民黨蔣萬安走務實派,提出從交通管理 時間、空間、運具,以分散角度提出4解方,而民進黨陳時中則拋出"增建匝道「方案」,只不過馬上就被各方洗臉,但當柯市府及黃珊珊,把希望通通寄望在「捷運」上,又真的可行嗎。
TVBS記者陳文越:「現在還只是下午時間,車子還沒有這麼多,但我們知道每到了上下班時間,內湖除了港墘路,瑞光路,內湖路也是非常塞的路段之一,不過我們抬頭看,捷運文湖線就蓋在內湖路上,這也狠狠打臉了捷運為解決塞車萬靈丹的論點。」
先不論可能虧損的成本,建置捷運的交通黑暗期,也至少要10年以上,光看在內湖路上,停靠高達22條的公車,是更加劇交通大打結,當慢速公車多 路幅又很有限,當右線塞滿停站公車,左線又被待轉車霸住,僅剩中線可走的狀態下,尖峰時段汽機車車流量大,就是動彈不得。
淡大運輸管理系教授羅孝賢:「這內湖都市計畫原本它是一個輕微公害工業區,那後來當然就因為科技的發展,它變成了所謂內湖科技園區,我們在那邊容納了很多科技產業,跟過去的一個都市計劃的想法不一樣,所以我們今天看到這個交通問題,現在它就一直嚴重下去,雖然做了一些改善,但是其實是杯水車薪,我想以單一的管道大概很難處理,一個就是說有沒有機會居家上班,第二個是有沒有機會錯開上班時間。」
若建設能解決那還好,但恐怕各式方案紛紛碰壁後,從根本車潮來下手更實際,根據TVBS民調中心調查,在平日通勤內湖的民眾,僅18%居住通勤都在內湖,23%是住在內湖通勤到外地,而住內湖以外通勤到這的超過半數,同份資料也指出,通勤內湖的民眾,有高達57%是以開車通勤。
台大交通土木系教授張學孔:「它根本的問題就是,機動車輛超過負荷,所以我的建議,摩托車,小汽車,進入這個地區的,付出三倍以上的停車費,甚至祭出擁擠費,因為小汽車,摩托車產生的能源消耗,汙染排放,健康的危害,這些外部成本,透過它移轉產生的效益,把它內部化,給我們使用公共運輸的人更多的優惠。」
隨著產業發展,內湖就業人口持續快速成長,高達15萬人進出通勤,交通黑暗該怎解,選戰在即,不管藍綠白,都得拿出更實際的作為,更不是用一句「沒救了」就能服眾。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