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菊是一位陶藝與繪畫兼修、二者相得益彰的藝術生活家。她的一生,從先生車禍驟逝後,面臨許多挑戰,獨立撫養兩位女兒,生活忙碌之餘,藝術創作從未中輟。至今她的陶作在藝壇上仍樹立出強烈的個人風格,她的工筆抽象油畫更是畫壇唯一,不為商業創作,單單回應內心創作吶喊之聲。
這次採訪吳菊,感覺彷彿採訪一位陌生的老友,感受到了她對藝術的執著熱愛,還有對生命的隨適自若:簡約生活與達觀。
吳菊1953年生於鹿港,六歲時隨父舉家遷居台北,北一女畢業,師大美術系設計第一名畢業,1982年向知名陶藝家李亮一學陶。和藝術家洪文堯結婚才7年,1992年先生不幸在一場車禍中過世,自此吳菊獨立撫養二女,並且逐漸走回藝術之路。
吳菊曾在花園新城賣過簡餐,但陶藝家恩師李亮一覺得她應全力做陶而非做餐,她一再思考,領悟出「生活可以簡單過,不可輕言放棄理想」,決定開始做陶,但要做生活陶好賣,還是做創作陶,又讓吳菊陷入交戰。當時她已年過40,如果客人大量訂製陶品,她也無力交貨。轉念一過萬重山,吳菊累積三年,燒了四十窯,燒出66件作品,1997年舉辦第一次陶藝個展。1998年獲日本的「獎勵賞」,還有2011溫哥華「評審獎」。
最為吳菊津津樂道是聯電創辦人曹興誠,吳菊主動寄畫冊給曹老闆,自我推薦。沒想到曹興誠二話不說挑了兩件最貴的陶作收藏,大大鼓勵初入藝術創作的吳菊。
師大美術畢業卻一直未畫過畫,畫筆之神在1998年終於臨到她。這年吳菊開始重拾畫筆,並且發展出她引以為傲的工筆抽象。從此,畫與陶並進,得心應手。
2003年在鄰居相邀下,吳菊為子女教育著想,自辦移民加拿大,靠著台灣房子出租和加國教些畫畫,8年半的加拿大生活,福利國家照顧人民,加上節儉度日,生活還過得去;但吳菊知名的陶藝創作反而因無窯而全部停擺。
在加拿大住了八年半,2012年吳菊全家返台定居。吳菊選定三義做為返鄉棲身之所,她開始創作陶與畫。她自己設計住家,長方型的透天厝有前後院子,長滿了人高度的各式植物。家中擺滿她多年的創作成果,宛若一座美術館。屋中的天井尤為迷人,磨石子高牆上,掛著自己陶片、鍚箔和木雕陶器的多重異材質組合,清新脫俗。
吳菊說她的陶,重形不重色,她沒在釉藥上特別下功夫,釉藥取名「拙金釉」,是一種含有氧化銅的釉,才有如銅般的亮金色。她陶作上的顏色單一,但筆功出色,粗筆像毛筆叉開的線條,工筆抽象也在陶作上獲得實現。 彰化美術館「台法藝術家聯展」,近日展出的「心中的聖塔」,教堂不但比例完美,尖塔教堂也被周圍坡牆環繞,自成地景,給人沈澱純淨之祥和感。她有件「誘惑」是一隻天鵝,迴旋轉頸叼著一顆球,原來天鵝是一張血盆大口,球即是蘋果,意指人類始祖夏娃亞當違反上帝禁令,受魔鬼引誘犯罪。「哺育」這件也是抽象,一顆彩繪圓球被黑陶包裹,線條都非常流線悅目。
吳菊的基督信仰助她度過人生的難關,也開啟寬廣的創作思維,人生雖非天色常藍,但她樂觀堅定,創作不為買賣,更顯不凡的藝術價值。她崇拜雕塑大師亨利摩爾,「我重形不重色,沒有玩釉彩。我覺得自己是藝術老靈魂,不追求時髦潮流」吳菊說。
吳菊燒陶要借別人工作室,她的家就單純是住家、畫室與私人美術館。做菜的蔥自己種,炒蛋的刺蔥取自後院,絲瓜是鄰居送的。鄉居歲月,簡單寧靜,後院不遠處,山色田野綠意盎然,浮雲飛雨,夕照霞光,日子踏實得出奇。
目前吳菊的興緻已轉到彩繪玻璃,而且是巨大的工業用廢棄玻璃。我問她何時再辦個展,她說再畫幾管玻璃、幾幅大畫、幾件大陶,10年後80歲剛好可以辦回顧展,我說:「太久了,等不及啦!」。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