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最新研究,2040年之前全球升溫幅度可能達攝氏1.5度,在世紀末暖化程度越高,面臨氣候風險也會增加,而氣候變遷對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的威脅;值得注意的是,應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中央氣象局局長鄭明典:「大概升溫到1.5度C,可能對人類的衝擊,就會很明顯很嚴重,所以我們現在談的是1.5度C,那這邊態度上基本上是遵從科學研究的成果,我們幾乎是無法避免,一定會面臨到各式各樣的衝擊。
從2021到2040年,近期風險,全球升溫可能達到1.5度,將會造成多種氣候災害增加。
中央氣象局局長鄭明典:「這種長期氣候變遷觀點來看,氣候變化本身其實不是個大問題,但是當它變化得很快的時候,各種調適尤其自然界的調適就會出問題,那環境出問題就會影響到,我們生活的周遭的一些變化,我們的資源或者說我們各種,我們講說生物多樣性跟我們的利益,都會受到影響,間接的對各層面人類社會都會受到影響。」
政大教授孫振義:「全球暖化還有氣候變遷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所以就城市治理而言,我們就積極的往低碳,永續環保的方向來發展,那所以我們推崇永續城市跟綠色建築,所以在各大城市我們講求綠色交通,共享運具,然後這個循環經濟,那也要求建築部門節能減碳。」
資深記者蔣志偉:「2021年聯合國科學報告,由多個聯合國機構和科學夥伴撰寫,內容指出,氣候變遷,伴隨的衝擊正在加速發生。COVID-19疫情爆發,造成全球碳排放短暫變少,但對於減緩頑強的氣候暖化速度並無任何幫助。」
文化大學大氣系系主任曾鴻陽:「IPCC報告指出,所設定全球升為1.5度C標準,可能在2040年前,就可以達成,這意味著我們面對氣候風險的挑戰,會越來越嚴酷。」
中央氣象局局長鄭明典:「我們就是要思考如何理性來面對這些衝擊,同時如果能夠減緩的更好,因為真正受到衝擊很有可能是一些無辜的人,因為越先進的國家,可能碳排的比例越高,但是他們越有能力調適,真正沒有辦法調適的話,那種算是經濟發展或工業發展,比較晚的地方,他們事實上我們這個暖化,並不是他們造成的,但是他們卻要承受這種後果有點不太公平。」
資深記者蔣志偉:「除非能讓溫室氣體排放立即、迅速且大規模減少,否則要將暖化幅度控制在攝氏1.5度內是不可能的。而這對人類和地球都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中央氣象局局長鄭明典:「不管是人類或我們周圍自然界,其實都會自然調適到氣候狀態去,氣候如果是很緩慢的變遷,多少都會比較容易調適,但是它變化快的時候,你調適不及可能會造成物種的滅絕,這樣就會影響到生物多樣性。」
專家認為氣候變遷,保護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是發展氣候韌性的基礎;如果當前不迅速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尤其當升溫超過1.5度,氣候韌性發展的前景,將會越來越有限。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