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天氣是冷還是熱,很多人吃完飯就會想來一杯手搖飲解解渴,只是算一算台灣每年使用超過十五億個一次性飲料杯,為從源頭減量,環保署最新預告明年七月起,所有飲料店不得提供保麗龍等發泡塑膠材質飲料杯,而包括飲料店、速食店、便利商店等四大連鎖業者,還須提供自備環保杯的消費者五元以上優惠。
飲料店品牌總監吳宗翰:「因為喝茶習慣,所以他們可能早上或是下午,吃完飯就一定會來一杯,大家接受度相對還是比咖啡,或是說其他餐飲業的東西,不管是價格上更親民,或是價格相對比較低然後比較容易入手,所以大家對於茶飲的習慣,還是每天一杯或是每天兩到三杯。」
手搖上癮不是只是說說,飲料店已經比便當店還要多,每年大約喝掉12億杯的量,全台飲料店產值,更是高達800億元。
飲料店品牌總監吳宗翰:「在那個點位,我們那時候已經觀察滿久的,然後剛好有合適的點位釋出,然後我們就決定在差不多疫情中期,或是後期的時候,我們就覺得快有發展的機會,所以才把那點位租下來,然後擴店這樣子。」
記者陳文越:「雖然有疫情攪局,打亂了飲料業者的營收淡旺季,但是他們沒在怕,看準消費者消費力,店一家、一家的開。根據最新統計,截至今年9月底全台大約就有2萬6千多家的飲料店,比去年底是增加1338家。」
呈現按月增加趨勢,攤開縣市表,高雄市占15.2%居冠,台南市14.2%次之,而前六名均由直轄市包辦,占比合計超過七成,來到北市一級戰區更是短短一條路,走幾步就一家手搖店。
飲料店店長羅翊菘:「越開越多,因為以前大概最早之前開的時候,大概是8.9間,那漸漸這條路上因為它是一級戰區,所以它的數量會一直持續增加,競爭還滿激烈,因為品牌滿多的,大概13間左右,所以你要在13間當中脫穎而出,我是覺得還是多需要作一些努力啦,就是一些差別性。」
雖然投入這行業者趨之若鶩,但飲料店經營門檻不高,品牌推陳出新速度較快,加上原物料、租金價格上升,都讓業者經營壓力與日俱增,三大困境以「營業成本上升」占最高,租金支出也是一大壓力來源,還有時時在威脅的同業競爭激烈,不僅如此,法規的革新也是業者得面對的坎。
環保署副執行秘書魏文宜:「飲料店不得使用發泡塑膠的飲料杯。」
環保署副執行秘書魏文宜:「地方主管機關,可以依照地方的一個特性,去公告『未』發泡塑膠的飲料杯的一個使用,那這草案的推動,最主要的目的是,我們為了環境的永續,減少垃圾量的一個產生,也有很多人在反應說,我們的生活可不可以綠色一點、環保一點。」
平均每年喝掉12億杯,看準手搖飲板塊還在持續擴大,除了業者眼睛在亮,中央也跟緊腳步,打出延伸配套。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