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召新制即將在元旦上路,國防部宣誓要強化訓練內容,改善後備制度,然而四個月軍事訓練役,即將成為台灣的後備動員主力,他們在服役時的訓練成效就飽受質疑,投入後備部隊能否提升戰力,不少專家學者,都不太樂觀。
記者顧上鈞:「像我們現在的後備教召查詢系統,除了能夠查詢自己的動員符號,以及是否有被教召之外,還清楚把後備軍人的任務執掌,也給劃分出來,像我的戰時任務,就是機動雷達車的戒護,可能跟海軍未來擴編的海鋒大隊有關,而現在後備部隊的主要應用方式,也就是像這樣的要點防衛。」
除此之外,後備部隊還要負責灘岸及城鎮守備,但國防部長邱國正日前表示,未來先不談守備目的,將從基本戰鬥教練出發,只要訓練出合格的戰鬥兵,不管放到哪都能打。
合格的戰鬥兵說來簡單,現行制度卻充滿困難,教召能否順利施行,端看兵員在服役階段,是否有打下夠紮實的基礎,但自從我國徵兵改為4個月以來,質疑聲浪排山倒海,國防部卻認為,現在整體戰力比以前還強。
國防部常務次長房茂宏(12.13):「大家都以軍事訓練役,4個月的役期的戰力,來核算我們現在國軍的戰力,這是不公允的,常備部隊都是以志願役士兵為主,所以我覺得我們現在的戰力,是比以前(是比以前強的),當然是比以前強。」
事實上這早已不是國防部,第一次為兵役制度護航。
國防部長邱國正(11.5):「志願役最起碼4年以上,所以戰力不要拿這4個月的,來跟這個做比較。」
國防部發言人史順文(11.9):「我們的兵役制度,已經從兩年徵兵轉變為募兵,以志願役為主,以4個月的軍事訓練役,來評估國軍的整體戰力,這是不正確的。」
前國防部戰規司處長黃一立:「如果說4個月兵到了部隊,你是部隊的長官這個兵你有信心嗎,請問4個月能練到什麼,光個健身消個肚子練個肌肉,4個月練得出來嗎,你把沒有訓練好的士兵送到戰場,對他來講是個殘害而不是福利。」
國軍想打造全志願役部隊,但受限於少子化,以及年輕人從軍意願不高,仍得靠徵兵制來補充兵員,飽受批評的四個月役期,勢必得做出改變。
前國防部長蔡明憲:「韓國也好新加坡也好瑞士也好,他們一般的男生,最少都要差不多兩年以上,所以我想目前的4個月應該要延長,最少要延長到1年的時間。」
服役時訓練基礎是否紮實,攸關後續教召內容能否順利推動,否則如同白紙的退伍役男再投入後備部隊,整體兵役制度只會是惡性循環。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