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博物館第一座全智能典藏庫日前在台東史前館啟用,保存著數箱的豬骨骸,館員說,早在4000年前,豬就和人類生活緊密連結,別再罵豬笨了,「牠可是我們的好朋友」。
史前館表示,豬與南島民族的密切關係從距今4000年南科遺址的史前時代就開始。豬骨出現的多寡、豬骨的利用,以至豬偶、豬型雕刻都是這個發展的證據。
全智能典藏庫有個明星文物,距今超過2300年卑南遺址出土的2具完整的陶豬,這2隻小陶豬呈灰色,大約8公分,體重45公克,1隻身材圓胖無紋飾,另1隻全身施以刺點,2隻都是夾沙陶土做成,造型栩栩如生,十分討喜。
史前館副研究員李坤修說,這些史前時代出土的陶豬,大部分的功用都是作為陶器的手把,也有些是和祭祀有關,這代表當時豬在生活上除了是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外,牠在文化上也有某種程度的意義。
豬也建構了近代原住民文化。台東森林文化博物館長阿力曼說,獵捕山豬(野豬)反映社會地位,山豬獵捕多寡象徵個人和家族榮耀,例如在魯凱族和排灣族傳統社會裡,獵到3頭山豬才能配戴代表榮耀的百合花,在部落才能稱得上勇士。
台東縣海端鄉布農族文史工作者達亥說,在傳統布農族社會裡,勇士報戰功主要炫耀的是以獵捕山豬多寡為主,且要公豬、有獠牙,母豬和小豬不能列入戰績,獵黑熊也不能列入戰功,獵黑熊會帶來災難。
他說,獵山豬幾乎建構了布農族的文化,打到山豬要分享給族人,部落頭目也是從狩獵英雄中產生。
到如今布農族打耳祭、魯凱族的收穫祭,都會有野豬的祭祀活動,漢人民間信仰也有「謝豬公」。蘭嶼島上雅美人大船下水儀式中,分送親友豬肉是很重要的儀式,同時蘭嶼的迷你豬也是雅美人社會財富的象徵。
此外,蘭嶼豬也廣泛應用於各類醫學研究,白色外觀更是可以提供整形外科、移植醫學、以及藥物、化妝品試驗,成為國際知名的實驗用小型豬品,獲得「國際實驗動動認證」。(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