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民眾看中醫可望省荷包,健保署今天宣布10味高貴中藥材最快明年3月納入健保給付,包括民眾常用的十味敗毒湯、平肝流氣飲、太子參、膽南星等,盼減輕民眾負擔。
多數民眾都有看中醫的經驗,但很多人不解,為何西醫、中醫都有健保給付,但中醫診所每次收取的藥品費用卻略有不同,有時甚至得多自付數百元。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副署長蔡淑鈴表示,民眾常用的西藥是化學品,可控制成本、品質,每一粒藥物的價格都由健保署議價後給付,但中藥材是植物,價格及品質都會隨氣候、環境等因素有所波動,中醫師也會根據每名患者狀況調配不同藥方,因此是以每日藥費給付,只要其中有一味藥是健保沒有給付的,就可能向患者收取自費。
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柯富揚表示,台灣使用的中藥材大多來自中國大陸,近年藥材漲幅高達4至10倍,但健保上路20年來給付的每日藥費僅新台幣30元,近年雖逐步調整至35元,仍有許多中醫師賠本開藥。
今年9月健保會召開總額協商會議討論明年中醫部門健保總額時,中醫界主張將每日藥費從現行35元調高至37元、總調整金額高達6億元,因此健保署連帶要求將部分民眾常用的高貴中藥納入健保給付,盼減輕民眾自費負擔,獲得各界共識。
蔡淑鈴表示,按照現行規定,健保給付中藥有3大條件,包括必須是由GMP藥廠生產、由醫師開立處方以及是濃縮的科學中藥,但這次研議將高貴藥材納入給付時,中醫界反映很多常高貴藥材根本無法濃縮,健保署決議修正相關規定。
蔡淑鈴說,未來預計納入健保給付的有10味藥、共74張藥品許可證,其中5味是濃縮中藥,包括治療皮膚疾病的十味敗毒湯、治療腹痛疝氣的平肝流氣飲、改善食慾不振及胃弱的香砂養胃湯、治療盜汗貧血的歸耆建中湯、治療經閉腹痛的折衝飲;另有5味是非濃縮中藥,包括化痰清熱的膽南星、益氣生津的太子參、活血化瘀的血竭、收斂止血的黑荊芥、收斂止血的地榆炭等。
蔡淑鈴指出,這次納入給付的中藥都可用於常見適應症,但因部分中藥屬於非濃縮中藥,仍得進一步修正「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下月將提到健保共擬會議討論,若討論順利,這10味藥最快明年3月1日納入健保給付。(中央社)
TVBS新聞YouTube頻道改版囉! 快點我按讚訂閱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