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幾次震災,讓中央開始重視建築物耐震的問題,根據統計,全台灣屋齡超過30年以上的房子多達410萬戶,但是建築物完成已耐震快篩檢查的,卻僅僅有1萬四千416件,比例懸殊,為了鼓勵民眾篩檢和改建,政府開始推動危老重建條例,TVBS找到個案,居民不諱言,房子已經不能住人,但是沒能力改建,現在終於看到希望。
記者古彩彥:「位於新北市三重的這棟民宅,有55年的歷史了,屋主一直想要改建,主要就是因為房屋結構有問題,加上屋齡非常老舊,而今天剛好有土木技師來做初評,蔡先生好,你好,古小姐好。」
技師周文翔vs.屋主蔡松年:「這也裂痕對對,這油漆也脫落,一樓的屋況看起來不太好。」
技師周文翔vs.屋主蔡松年:「有漏水嗎,你們有漏水嗎,(現在沒有),現在沒有,以前有是嗎,嗯嗯,令人擔心的是,結構也有問題。」
土木技師周文翔:「0.3釐米就叫結構性損壞,那這個裂縫很明顯的,都超過這個尺寸,除了屋齡太老,緊鄰著隔壁蓋大樓動搖地基,更是讓屋況雪上加霜,加上經歷幾次大地震,二樓的狀況就更嚴重了。
土木技師周文翔:「像這個樓梯,這樣子裂下來,這個45度的這種,大概都是地震造成。」
蔡先生很清楚,這樣的房子有安全疑慮,所以6年前開始,就不敢再住人,但是想都更改建談何容易,根據統計像蔡先生一樣全台灣屋齡超過50年的房子,2019年有69.5萬戶,而屋齡超過30年以上的房屋,更是多達410萬戶,但是私有建築,已經完成耐震快篩檢查的,卻僅僅有1萬4千416件。
北科大工程學院院長宋裕祺:「維冠金龍大樓倒塌之後,死傷的人數達到105位106位,都比整個日本熊本地震,所造成的死傷人數還要多,擔心還會有下棟建築物倒塌,內政部推動,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第一步就是請結構技師,免費到民眾住處進行耐震初評,一旦有安全疑慮,像所有的新建大樓一樣,都需要進行鑽心取樣,工程人員這個是柱子要做,握裹力的試驗,就是看那個水泥跟鋼筋的包覆,有沒有完整。
在不影響結構安全的前提下,避開鋼筋,必須在三個地方隨機取樣。
工程人員:「要(直徑)5.5公分,到11公分。」
記者古彩彥:「位於土城的這個材料檢測中心,平均每天會收到,100個混凝土樣本,要來做壓力測試,另外鋼筋的部分,則是做拉力以及彎曲測試。」
今天的混凝土,來自一座橋樑,相當於3.7公噸的力量壓下來,根據標準抗壓力,必須達到每平方公分210公斤,但是混凝土已經耐不住壓力,開始龜裂。
檢測公司總經理張清雲:「現在測出來有的部分,像91(公斤),基本上都達不到一半,所以就是明顯的,它的強度比較偏低。」
另外一間實驗室,不時傳來類似槍擊的小型爆炸聲。
檢測公司經理李炯衛 :「這是剛剛拉伸之後的斷裂點,它會呈現不規則的斷裂模式,除了拉伸,還有彎曲測試。」
檢測公司經理李炯衛:「鋼筋當我們彎曲到,180度的時候,在我們的外側,不能有所謂的橫向裂縫。」
2014年開始,建築物的耐震檢測數據,可以即時上傳到,北科大開發的雲端資料庫。
北科大工程學院院長宋裕祺:「這些調查成果,可以配合googlemap之類的,展現出來,政府必須要有這些資料,才有辦法去做後續的,所謂的防災規劃,但是真正的難題在後面。」
北科大工程學院院長宋裕祺:「那萬一評估出來,耐震能力不夠,那怎麼辦,他也沒有那個資金,來做後續的補強,也因此衍生出,政府認證的,危老重建推動師,他們負責協調住戶,找建設公司合作。」
土木技師周良杰:「我最近幾乎每個禮拜,都在辦這個說明會,和都更比起來,危老條例沒有面積限制,不用辦說明會也不強制開發畸零地,但是容積獎勵和都更一樣,最高30%,加上明年五月之前完成,還有10%的容積獎勵,也因此居民在說明會的出席率,幾乎都達到9成5以上。」
土木技師周良杰:「我們住戶免費大家都拿得到,總樓地板面積的10%,我們推動的困難點,其實最終最終,是建設公司或者是營造廠,跟住戶在談論分配的部分。」
陳先生在北投的房子,歷經三代已經40幾年了,家人早就想要改建,甚至談過都更,但是因為門檻太高已經放棄,這次有了危老條例,讓他們又燃起一線希望。
屋主陳文炯:「你等這個重建等多久了,等多久大概等2至30年,都一直想蓋啊,容積獎勵增加到140%,有建商願意投入改建,眼前的兩層樓建築,未來將變成11層高的大樓。」
屋主陳文炯:「以後完工的話,地上有十一層樓,地下有兩層樓,就有電梯了,而且有電梯,對老人家來講很方便,會想要搬回嗎蓋好,會會會我們打算蓋好之後,我們會搬回來,住在三重的蔡先生也很積極。」
屋主蔡松年:「我自己去申請的,你去哪裡申請啊,工務局。」
這麼大的年紀,卻自己協調住戶,自己找土木技師,讓我們很驚訝。
屋主蔡松年:「75歲還這麼辛苦,自己去工務局申請喔,這一、二十戶我都申請了,我都請他們蓋章都去申請,哇你這樣比里長還要忙耶,相較起來,公有建築就沒有那麼多阻力。」
政府在921之後,對全台灣校舍進行總體檢,並且陸續投入經費,進行耐震補強。
大勇國小校長陳永發:「學校最早補強,是友愛樓跟孝順樓,那在我任內開始的時候是勤學樓,跟這一棟那個尊師樓。」
暑假期間棒球隊來學校練球,另一邊校舍補強工程,也在趕工,利用擴柱增加耐震度。
記者古彩彥:「這一間是大勇國小,6年10班的教室,本來教室的柱子是這麼細的,但是為了耐震考量,使用擴柱工法之後,現在柱子加寬了,大概有70公分。」
土木結構技師馬一龍 :「我們都是補對稱的,所以這樣子建築物它的力學行為,會比較好,它就不容易產生扭轉。」
記者vs.營造公司總經理曾喜鈞:「這個就是你剛剛說你們加做,加寬的地基嘛對沒錯,以這個教室來講,為什麼它的施工難度,會比較難,以這個教室來說因為,隔壁就鄰房,這個工程車沒辦法進入,都必須要靠手推車人力。」
所有的校園工程,都是分批進行十年計畫已經進入尾聲。
桃市教育局專員魏新奇:「從民國98年,進行到現在108年,這已經是最後一期的計畫了,今年大概約有23棟到24棟,要做補強,那完成之後,這365棟,它們的一個耐震強度,都達標了。
至少校園變得安全了,但整體來說國內建築物,完成耐震篩檢的比例還是太低,台灣地區平均每年,發生1萬8千多次地震,其中大約1千次是有感地震,政府下一個十年計畫,又在哪裡呢?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2024年末運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