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風災重創家園 偏鄉部落重建成功轉型

記者 卓宜姿 / 攝影 張志旻 報導
發佈時間:2019/08/11 21:22
最後更新時間:2019/08/11 21:22
圖/TVBS
圖/TVBS

台灣夏季就是颱風來襲的季節,有時候我們的家園會因此遭到破壞,只是面臨大型天然災害後,我們是否能夠從中找到跟自然共存的方式呢?像是在屏東霧台鄉的一處部落,他們從重建的過程中,再次認識自己的家園,也讓自己的部落成功轉型。

大武部落就地重建協會執行長彭玉花:「這個本來是我們的小米故事館,就是放置我們21個品種,可是因為颱風的時候,我們把東西全部放都塞進去。」

 

部落裡的小米故事館,不只存放各式品種,還是個颱風來襲間的臨時倉庫。

大武村東川巷部落居民顏先生:「八八水災四天三夜的雨水這座山垮下來的時候,我們在現場比那個世界末日還恐怖。」

大武部落就地重建協會執行長彭玉花:「政府就不讓我們進來,可是老人家就一直給我們一個觀念講說我們一定要先回去看部落的狀況,我們才能夠決定要不要遷村,所以當時我們連談遷村都沒有在談。」
 

屏東縣霧台鄉大武村東川巷部落,是全台唯一原地重建的原民部落,重建後除了發展觀光,還發展出一系列林下經濟。

圖/TVBS

大武部落就地重建協會執行長彭玉花:「你看我們這個是祈福的小米,祭典用的小米,這個是祭典用的意思。」

彭玉花vs.孫子:「要吃飯嗎好,我說要吃飯了嗎,他說好。」

記者卓宜姿:「這一片空地是當時的村長,在三年前所種植的公用小米田,這邊可以看到用綠色的這個布網圍起來,每一個區塊都是大概1到2種以上的小米品種而村長她當時非常的用心保留了21個品種的小米。」

採訪時,正值農閒時間,不過他們不只種植作物,其中一樣最夯的產品是這個。

不吃飼料堅持放養,保種35年的台灣土雞,吃小米野菜長大,大武森雞是這個部落成功轉型的一環。

 
圖/TVBS

大武村東川巷部落居民顏明德:「八八風災我們撤離兩年多然後回來大概反正我已經邁入第五年我養這個雞是邁入第五年。」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陳美惠:「這個土雞牠比較耐野放然後比較可以適應這種比較山上的生活環境,第二個是如果大家養個好不只自給自足是夠的,還可以把這種好東西分享給全國民眾。」

八八風災後,部落經濟又重新活了起來,但不僅重建,還成功轉型,另外一個成功轉型的,還有位在那瑪夏鄉的民權國小,坐落在山上的這個巨型木屋,是民權國小的圖書館,由台達電出資建造,除了是所學校,還是個能夠容納500人的臨時避難所。

圖/TVBS

記者卓宜姿:「原本的民權國小因為莫拉克風災整個被摧毀而重建之後的民權國小以太陽能板發電為主為的就是要解決山區容易因為風災而缺電的問題。」

 
學校就是個小小綠能發電廠,每年的耗電量只有6、7度。今年新增加的智慧微電網,多了儲電功能讓避難多了一份安心。

記者卓宜姿:「這套智慧微電網系統它非常的聰明,它有預先防災模式,在天災還沒有來的時候,用人為的方式啟動它,先將這一組電池櫃給充飽充滿,而天災來的時候,它會自動啟動它的防災模式,將電給放出來供災民使用。」

圖/TVBS

高雄那瑪夏區民權國小校長吳國正:「那其實這個也是一個誘因,假設我們未來可以努力把那個電費,甚至到最後是不用,不用老師出錢的話,其實這個會更可以鼓勵老師可以留下來。」

即使烈日當頭,校舍內還是很涼爽,這一棟「適應」當地的學校,八八風災後讓原鄉看到希望。

台達永續長暨發言人周志宏:「裡面也除了教育系統本身,我們也讓它是個安全無虞的一個社區電網,一個智慧電網,那在今年也很高興的把整個社區電網的建置算是做了一個完成。」

圖/TVBS

向陽優能董事長陳貴光:「現在以前都是人工灑水現在用噴的啦或者地灌都非常方便。」

這裡不是一般的網室農業,而是光電農棚,上面種電下面種植。

向陽優能董事長陳貴光vs.記者:「你看這裡的透光度超過60%太陽光下來,而且通風非常好,另外結構也非常好不怕颱風暴雨,像這樣的話一年四季都可以種。」

圖/TVBS

這裡是陳貴光的第四代光電農棚,光電起家的他,看到八八風災摧毀家鄉,讓他決定要回到屏東,替農民盡一分心力,近三萬平方公尺的光電農棚,原本是座魚塭,在莫拉克風災後,完全廢棄,光電老董匯集專家學者找出方法,讓這裡重拾生機。

向陽優能董事長陳貴光:「一般稍微水稍微洗就可以了,(大咬一口)我們的美濃瓜最好是連皮一起吃,它是有機安全的。」

香蕉、美濃瓜、辣椒、九層塔,在這裡全都有機栽培。光電不只能和農業結合,還能結合養殖業。

圖/TVBS

向陽優能董事長陳貴光:「這個我們的草蝦。」

保留了這座魚塭原本的功能,拿來養殖草蝦,不只重建災區,更成功將這裡轉型。

向陽優能董事長陳貴光:「不要因為種電而影響了養殖,不要因為種電影想到農作,想把農電把它複合式應用,現在這個氣候變遷下,早上十點到下午兩三點,在大太陽下要工作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假如說你有好的環境,年輕人才會願意進來,青農也願意進來,再加上我們有好的新的設計,再加上科技的農業把他(年輕人)帶進來,相信智慧化農業就會起來。」

十年前的莫拉克風災,除了破壞摧毀,更帶來重生,劇烈氣候不會暫緩,專家學者都在呼籲同一件事情。

圖/TVBS

台達永續長暨發言人周志宏:「面對這個氣候變遷的話,有兩大事情要做,一個就是減緩,另外一個就是調適。」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陳美惠:「在極端氣候的影響之下,事實上很多地方都是越來越容易受到災害的危急,懂得在這個地方怎麼跟大自然,共生共榮共存下去。」

屏東大武村部落、低窪農地養殖漁業、高雄那瑪夏鄉成功轉型,在重建的過程中,找到和大自然共存的方式。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好眠對策全攻略◢

👉2招「睡前慢運動」快速入眠遠離肥胖

👉想要倒頭就睡、身心放鬆就吃這3水果

👉蓋厚棉被比較好睡覺?研究顯示是真的


世界翻轉中

#屏東#轉型#漁業#自然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258

0.0587

0.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