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八八風災以外,去年的823水災,同樣重創南台灣,不只雲嘉南、高屏,帶來淹水災情,甚至連堅硬的柏油路,都被淹出大大小小的坑洞,光是在高雄,就清點出5000多個,有些洞,甚至大到連車子經過,都會陷進去,這些坑洞,究竟是怎麼被淹出來的?從路平工程到坑洞修補,每個環節都是息息相關。
記者黃琲茹:「2018年的823水災,被視為是八八風災以來,影響台灣最劇烈的,致災性強降雨,為期七天的暴雨,釀成全台7死101傷,隨著極端氣候的轉變,淹水也成為了潛在隱憂,今天我們帶你從府城台南看起。」
記者黃琲茹:「台南在823水災當中,不少地區泡水泡了整整三天,積水退去之後不少的道路,也變得千瘡百孔,這些坑洞補了又補,真的能敵得過,每一次的風雨沖刷嗎,其實這個關鍵,跟埋在地底下的箱涵也有關係,我們等一下就帶你實際下去看看。」
工程人員vs.記者黃琲茹:「箱涵是侷限空間,嗯,它是缺氧作業,目前有空氣管在抽氧氣,ok,那我們會去測氧氣的容量。」
記者黃琲茹:「現在相關的安全配備,我們都已經著裝完畢了,馬上就要進入到箱涵,而這個箱涵的大小大概是2.1乘以2.1米,我們現在就下去看看。」
記者黃琲茹:「想要擁有一條平坦的道路,得先了解,為什麼這個坑洞,會跟地底下的箱涵有關係,我們現在來到地底下的箱涵了,長官請問一下,到底這兩者之間有什麼差別。」
南市府水利局副總工程司葉俊良:「因為箱涵,它的尺寸比較大,它在地底下,所以我們要確實的定期的檢查,箱涵的狀況,所以它沒有做什麼陷下,那就不會造成路面的下陷。」
記者黃琲茹vs.副總工程司葉俊良:「所以我們一般看到的,比較大型的坑洞,甚至說可能會車子開到一半,陷進去的這種坑洞,就是跟箱涵有關係,對,它會跟比較大型的塌陷有關,大概有箱涵的部分,還有就是自來水管的部分,這種比較大管徑的尺寸的部分,會造成比較大的下陷,所以像我們看到這個,這個水痕到這邊,對,那是水痕對,就是它,這表示它平常的水會積到,如果大潮的時候,漲潮的時候,對對,漲潮會到這個地方,對。」
箱涵裡,除了清晰水痕,還能看見施工填補的痕跡,其實路面下的箱涵管線地基都是可能導致,「雨後路坑」的原因。
記者黃琲茹vs.副總工程司葉俊良:「像這種箱涵是不是都是有使用年限的,一般箱涵的混凝土使用年限,大概是50年,那所以我們會定期檢查,如果到快使用年限的時候,我們去檢查狀況,如果不行的話,我們就會把整個箱涵,去做打除重建的動作,所以這一塊也是,這也是,但這好像就比較大,對它的範圍,我們會看它的範圍來做修補。」
其實我們的瀝青路面,是多層設計,除了基礎的路基外,路面結構,由下而上是由基層、底層跟面層三部分構成,長時間使用,會產生老化龜裂現象,下雨時,雨水就會從裂縫,滲入鋪面,如果遇上暴雨來襲或雨季長期下雨,路面泡水的情況,滯留在鋪面裂縫中的水分,難以排除,加上重車來回輾壓,誘發鋪面剝離,坑洞因此產生,養護單位平均每個月,至少會有一次例行性巡查,儘管馬路遇到下雨天,總是坑坑巴巴的原因,找到了,但能夠避免嗎?
南市府工務局養護科長范炅燁:「在823的時候,因為大概整個下雨的時間,大概長達20天,那有大概有五六天時間,都是屬於豪大雨的狀況,所以整個路面其實接觸水的部分,時間相當的長,那也比較導致容易這個路面的破損,路面下面的土壤流失了之後,它才整個下陷的,其實跟道路的品質是沒有關係的,那主要會流失,土壤會流失,主要大概原因,大概就是因為,地底下的老舊管線,長期間使用之後,有一些破損,或者是一些錯位,脫離之後,會使這個土壤沿這個管路流失掉,才導致這個路面坑洞產生。」
馬路有洞,就要補,但就算是刨鋪的道路,使用壽命,也跟交通流量還有車行重量有關。
將龜裂的路面挖除後,鋪上瀝青混凝土,路平規格,刨鋪厚度得達到十公分。
人工逐一推平,還得靠小型滾壓機,來回滾壓,增加緊實度,8噸滾壓,12噸次壓,6噸修面,把路面,一層又一層壓實,為了加強耐用度,就連鋪面的材料,也翻新。
南市府工務局養護科長范炅燁:「轉爐石因為它是屬於,煉鋼之後的一個材質,它也是屬於鐵質,是鐵的部分,所以它的硬度都比我們一般的,天然料來得好,所以我們目前有用這個,轉爐石來取代天然料,來做我們AC料的一個,混合的一個部分,大概目前我們從102年到目前,我們大概用了,將近十萬噸的一個,轉爐石的一個量。」
記者黃琲茹vs.副總工程司邱乾豔:「這個東西是不是也不能沒有,為什麼?」
南市府工務局副總工程司邱乾豔:「人孔的存在是為了管線單位,維護的需求,它必須達到0.6厘米的平整度,那洩水的部分也不會因為,有低窪的部分造成淹水,造成用路人行車安全的顧慮。」
但路面坑洞,填平後,真的能就此一勞永逸嗎?
近半年來,高雄雨後,道路塌陷的意外,時有所聞,823豪雨狂炸,在市區炸出5000個坑洞跟200處的地層下陷,但才剛鋪好的路,又塌了,難道跟施工品質,有關嗎?
高市府工務局養工處四維隊長廖國祥:「路基都被掏空那一定是管線有問題,管線,或是原來路基遇到地下水位升高,它的狀況都不一樣,所以說一鋪完的道路有坑洞,那絕對不是施工品質的問題,應該是道路下方的管線,或是原來的路基有一些鬆脫,鬆落,塌陷的問題。」
從鏡頭的顛簸程度來看,港都推路平,已經能看見成效,或許市區道路,不再地無三里平,但或許,打造能吸水的路,也能延長道路使用壽命。
台南麻豆黎明中學校長羅家強:「學校這個土地,每天也都停那個遊覽車,所以它的抗重力是沒有問題的,那個時候好像除了我們學校沒有淹水之外,其他附近的國小都有這樣的一個積水,淹水的狀況,水就會直接從這個小管的孔,直接吸進去到地底下。」
落到地表的雨水,透過孔隙,流到地底下,回收儲存,台南黎明中學,利用生態工法防淹,躲過823水患,但海綿道路,想擴大效益,在台灣可行嗎?
台南麻豆黎明中學校長羅家強:「這個推廣的部分我覺得,如果是在大型的公園,或者是在住家的附近,我覺得推廣上面應該沒有困難,那因為它施作的時候,需要有乾縮的時間,所以在馬路上可能有比較長的施工時間。」
水的力量,無孔不入、無堅不摧強降雨釀災,成為雨季新考驗後,極端氣候下的都市工程,必須想得更遠,防範於未然。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