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克颱風屏東沿海鄉鎮的養殖漁業重創;山區6鄉17個部落遷入永久屋;殘破的家園促使年輕人返鄉重建。10年,屏東的沿海、山邊創生了由風災催生的新漁村和新部落。
莫拉克颱風屏東3天下了2500多毫米的雨量,沿海佳冬、林邊和枋寮等全台的龍膽石斑養殖重鎮被大水及土石流淹沒,不少養殖戶損失新台幣數千萬元甚至上億元。
當時回到家鄉協助清理家園的許多年輕人,看到上一代一輩子的心血泡湯,不少人辭去都市的工作回鄉,「我們提早了人生的規劃」,41歲的陳啟宏返家協助重建漁塭時,看到父母年邁的身影,在模糊淚眼中決定回鄉重建家園。
「許多漁村青年在都市工作,多數人的規劃都是退休後才返鄉,八八水災是個契機,讓年輕人提早返鄉」民國100年回鄉的陳啟宏在都市從事媒體工作,毅然回鄉後,發現一個人的力量不夠,結合其他返鄉青年,組成「佳冬鄉水產養殖產銷班第八班」,自創品牌「樂漁8」。
這批返鄉的漁二代、漁三代正好銜接科技漁業及新食安運動,不但用智慧科技監控漁塭水質和飼料,也申請產銷履歷,同時進行初級加工,利用宅配、駐點及外銷拓展通路,還發展食漁教育休閒活動,他們被屏東縣長潘孟安稱為「漁村型男」,打造不一樣的漁村天空。
目前「佳冬鄉水產養殖產銷班第八班」有15名成員,從35歲到48歲,不乏碩士、科技新貴及教師,陳啟宏說,大家結合專長,讓產銷班多元運作,目前1年產銷達到4億元。
沿海地區除了青年返鄉所創造的漁村新風貌外,屏東縣政府在無法耕養的漁塭和果園土地上首創全國「養水種電」,發展太陽能光電,到今年已有43公頃,是莫拉克颱風後沿海鄉鎮出現的另一新風景、新產業。
除了沿海重創外,屏東山區有6個鄉19個部落遷到永久屋,原鄉一共設置了長治百合、禮納里、新來義、吾拉魯滋及高士等5處永久屋共1320棟。縣府原民處副處長蔡文進表示,10年來協助在永久屋發展產業,包括旅遊、咖啡和紅藜,已吸引近百名年輕人返鄉,未來3年還將協助發展百合花產業。
「這一群年輕人回到部落後,收拾起悲傷的心情,選擇正面方式去找可以解決的問題」,霧台鄉魯凱族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金龍在風災後就遷入禮納里永久屋,協助3次遷村的好茶部落重建家園。
李金龍在禮納里好茶部落推動接待家庭,目前有40戶接待家庭,由於好茶人有「脫鞋子進屋」習俗,也因此,在永久屋的好茶部落被稱為「脫鞋子部落」,李金龍說,希望旅人「入境隨俗」,來到新好茶「不只是旅人也是家人」,這是文化傳承的一環。
以往年輕人在都市工作,假日才回山上部落,永久屋在山下,讓許多年輕人搬回部落與長輩居住,不只如此,由於禮納里永久屋打造觀光產業,也吸引許多年輕人在部落裡開餐廳和工作室。
李金龍說,新好茶部落在禮納里的17巷,有聞名的原住民法式燒烤餐廳,還有品牌甜甜圈及無菜單料理餐廳,被稱為「禮納里的小東區」。
新好茶部落在莫拉克風災中全被土石流淹沒,一片被夷平的部落只見教堂十字架露出,幸好村民在莫拉克前2年的風災中全遷到營區安置,得以免難,但許多保存的文物被埋在土石裡,族人像斷了根,所幸發源地舊好茶部落還存在,並被政府列為古蹟,文化部已展開10年修復計畫,成為好茶村民與祖靈連繫的心靈寄託。
原居住屏東市的霧台鄉阿禮村民顏美枝,風災後遷進長治百合永久屋擔任旅遊導覽員,帶領旅人到山上的阿禮部落生態旅遊,她說,所有的年輕人遷進永久屋部落,都希望有一天能再回到山上,畢竟要有土地才有連結。
顏美枝說,「以前老人家在山上建立家園,風災給了年輕人機會在山下打造新產業,蓄積了能量,有一天再回到山上」。
莫拉克風災後,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陳美惠以林下經濟協助霧台鄉災區部落以原生的小米、紅藜、金線蓮、山當歸、引進土雞養殖及生態旅遊,創造山上新產業,讓遷入永久屋的部落居民能夠連結祖先的土地,讓文化不要斷根。(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2024年末運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