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吃小魚苗恐傷害海洋生態? 魩仔魚大解密

記者 呂蓓君 / 攝影 葉俊宏 報導
發佈時間:2019/04/09 23:32
最後更新時間:2019/04/09 23:32

大家熟悉的「魩仔魚」,是指不滿一個月體長4公分以下的小魚幼苗,主要組成是三種鯷科魚類,偶爾也會混雜其他魚類在裡面,依照季節不同,混獲率從不到1%到超過7成都有。因此有環保團體擔心,吃小魚恐怕會讓海洋資源受到嚴重衝擊,為了讓魩仔魚資源永續,淡水區的漁民每年6/15-9/15是禁漁期,還有總量管制控制魚獲量。

圖/TVBS

 
魩仔魚低溫油炸,避免燒焦,炸到金黃上色之後起鍋瀝油,接著熱鍋加入白米做成魩仔魚燉飯

或者加入打蛋裡面,變成魩仔魚煎蛋

剛捕撈上來的魩仔魚透明無色,這樣的食材備受台灣人喜愛。家中好幾代都靠著捕撈魩仔魚的許船長,早上四點就出發捕魚。

 
船長許先生:「早上四點出門抓到中午十點多回來,(今天的收穫怎麼樣)不好。」

船長說受到汙染以及氣候的影響,要捕魩仔魚愈來愈不容易,漁場愈來愈遠,出船一趟來回三個小時,捕回來的魩仔魚要馬上處理,先用清水洗過再煮熟。

記者呂蓓君:「其實魩仔魚不是一種魚,牠主要是三到五種魚苗組合而成,一般來說主要是刺公鯷、異葉公鯷、日本鯷,只要體型在4公分以下我們就稱作魩仔魚,而這些才剛從海上捕撈回來,接著就要直接送到消費者手中。」

雖然魩仔魚不是兩百多種魚的魚苗,但是捕撈魩仔魚,有可能混入其他的魚苗,發生混獲的情況,的確有機會對200多種魚產生影響。

像北部海域有0.84%-76.65%的極大變動,其中8月混獲率最高,為了讓魩仔魚資源永續,其實漁業署都有明訂休漁期。

淡水漁會總幹事吳永寬:「每年有做一個一定的總量管制,在每年的6月15到9月14,9月14的時候都會做一個禁漁期。」

圖/TVBS

船長許先生:「(經濟來源怎麼辦)吃老本,修理船整理那個生財器具。」
 

休漁期間漁民不能出海捕魚,在捕魚季節也會受到管制,每個航次捕魩仔魚,都需要填報漁撈日誌,記錄捕撈的產量,加上漁業署近年來收購捕魩仔魚的魩鱙流袋網漁業執照,以淡水區來說,漁船數量大幅減少,從99年的207艘一路下滑100年175艘107年125艘到了108年只剩下107艘。以淡水漁會統計的資料,近幾年漁獲量也產生了變化,103年總漁獲量超過16萬公斤達到高峰,接下來逐年下滑104年只剩下4.8萬公斤,105年回升到7.7萬,但106年又跌到5萬公斤,107年則是爬升到11萬公斤。

淡水漁會總幹事吳永寬:「一些漁民也覺得老了,而且漁獲量也愈來愈少,年輕人也不願意下海去工作。」

圖/TVBS

不過環保團體憂心,捕撈魩仔魚這樣的小魚,讓他們沒機會長成大魚,加上人為捕撈的數量是否有可能大過於自然消耗的數量,造成生態上的影響?

海洋大學環漁系教授李明安:「魩仔魚主要還是受到大環境的影響,比如說聖嬰現象、溫暖化,短生命周期,牠會隨著大自然環境的變動影響很大,所以常常牠的量的變化,就會影響到比較高階的(魚種)。」

 
魩仔魚漁獲量減少的原因很複雜,從氣候、汙染、捕撈各種環節交叉影響,只能做好管控,把人為的因素降到最低,漁業資源才能永續。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環境#保育#生態#魩仔魚#魚苗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375

0.0675

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