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獲得奧斯卡科學技術成就獎的台灣人馬萬鈞今天回到台大母校,分享申請千里馬計畫開啟他的好萊塢之路,他鼓勵大家「多發問」,找到興趣全力衝刺。
現任Google軟體工程師的馬萬鈞1996年進入台大就讀,2000年進入資工研究所,隨後直升博士班,花了8年時間才畢業,他選在指導教授歐陽明生日的這天回到母校分享,開玩笑澄清絕不是老師不讓他畢業,而是在求學過程,他數度申請國科會(科技部前身)計畫,想到國外看看。
馬萬鈞形容,當年他只是一個平凡的學生,啟蒙是在台大上了電腦繪圖課,發現能夠驅動人臉做捕捉動作這件事很有趣,找到興趣後,持續跟隨心裡的聲音往前走。
當時他的家境也不是特別富裕,如果有津貼,到國外不會造成家裡太大負擔,他心想,申請獎學金的中籤率「應該比中樂透高很多吧」。
馬萬鈞第一次成功申請日本交流協會兩個月獎學金後,繼續嘗試一年期的千里馬計畫(博士生赴國外研究申請案),這對他影響深遠,「遇到帶領我開啟好萊塢之路的教授」,他一路跟著做博士後研究,最後真正踏上做電影特效的旅程。
回首來時路,馬萬鈞感覺一路好像都有貴人幫助,但他也強調,這些人不是自己靠過來,唯一的方法是「多發問」,多去接觸前輩、老師,這是他在美國學到最重要的事,「沒有所謂的笨問題,不懂裝懂才是最笨的」。
靠著千里馬計畫,馬萬鈞在美國一待快4年,原本想繼續待下去,但因為台大博士班最長修課年限是8年,他只能先回來完成學業與服兵役。
至於如何接續在美國的工作,馬萬鈞說,當時已經在國外參與相關臉部捕捉特寫技術計畫,他坦白跟實驗室的人說,自己的經費已經用完,希望對方提供經費,對方也真的幫忙安排。
這讓馬萬鈞有個體悟,「很多東西很容易去安排的,只是我們都不知道」,唯一能做的是多發問,自己要做的是全力衝刺,獎學金、留在國外的身分問題是可以透過別人幫忙安排妥當的。
交流會現場也有博士生詢問念書期間遇到的困難,馬萬鈞說,念碩士、博班常會有同儕壓力,「別人都畢業了但我還沒有」,但眼光放長遠,喜歡做的東西持續去做,自然會有人幫助。想到國外,一定有很多管道可以了解,要靠自己多去問、去接觸。他也歡迎大家寫信給他問問題。
與會的科技部長陳良基說,博士生申請千里馬計畫通過率滿高的約有7成,博士後研究通過率也有4、5成,希望未來鼓勵更多博士後研究到國外,甚至送到新創公司,也鼓勵大家不要因為語言問題打退堂鼓,最重要的是內容,台灣在這方面還是有很多潛力。(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