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親子教育/培養孩子的挫折忍受力

記者 陳雅慧 報導
發佈時間:2010/09/30 18:36
最後更新時間:2010/09/30 18:36

想幫助孩子,怕是一種剝奪;強迫自己放手,又怕殘忍得不是時候;如何讓孩子自覺特殊、深受賞識,但又不至於是一廂情願的寵溺?家長該怎麼做,才能正確建構、提升孩子的「挫折免疫力」?

一位40多歲跨國金融機構投資部門主管,工作上每一筆交易決策牽動的金額都是天文數字。每天、每週、每月的投資績效都得和公司目標、和市場、和同業相比較。在工作上,這位跨國企業的精英可以從容的面對巨大壓力,甚至當部屬被挫折擊敗時的精神後盾。但是,當自己12歲的女兒第一次參加學校必須外宿的畢業旅行時,這位抗壓性強的爸爸竟然焦慮起來:「我問她去哪玩?住哪裡?爸爸也一起去好嗎?我真的不放心...真的想去附近旅館住,好就近照顧她...」

這位爸爸不是個案。有太多的父母有同樣矛盾的心情,所以有人寧願在寒暑假花數萬元讓孩子出國去「體驗貧窮」。或積極打聽哪裡有冒險和探索課程,希望藉由溯溪、攀岩、露營…這種由人工打造、安全可以掌控、風險可以預估的活動,「訓練」孩子的抗壓和耐挫力。

《親子天下》雜誌去年4月的調查發現,有8成9的國中小老師認為,現在學生情緒管理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挫折忍受力」。老師的整體觀察也印證了父母的焦慮。

王浩威分析,少子化的時代,小孩成為稀有動物,是周圍大人共同關心的焦點,「擁有的關心如此多,孩子幾乎不可能被忽視,也就沒有所謂『適當的挫折』」。

在經濟愈來愈富裕、「孩子」物以稀為貴的時代裡,父母想要培養一個能夠從容面對逆境,把失敗當做成長養分的小孩,其實是很大的挑戰。

家長期望小孩快樂、成績好、有好朋友、對自己的生活滿意...要達到這些期望,必須仰賴小孩自己的內在力量,去妥善處理日常生活的各種挑戰。「面對挫折,『忍耐』是很苦、是不得已的。父母或許該試著幫助孩子建構新的態度,陪孩子面對挫折,也就是增強對抗挫折的免疫力,」教養專家楊俐容提出,用「免疫」取代「忍受」的新角度。

根據研究,擁有良好挫折忍受力的人,共同的「基礎」就是擁有穩固的人際關係,擁有愛與被愛的經驗。父母在給小孩挫折之前,應該先讓孩子確知自己是被愛和獲得接納;同時自己在父母的眼中非常特殊,深受賞識,而不是急著給他「更多挫折」。

在高中擔任輔導老師近20年的中正高中輔導老師汪慧瑜觀察,現在高中生會尋求輔導室協助的壓力問題,有6成是人際關係,只有4成是升學壓力。青春期被同學排擠的學生,這種人際關係的挫折,往往會嚴重到讓學生寧願放棄學業逃避。汪慧瑜分析,這些學生往往是同學口中「白目」,也就是「對人際關係不敏感」的人。這往往是因為人際關係的挫折在更小的時候,躲在死角,沒有被發現,因此失去強化免疫力的關鍵期。

這一代的小孩看似比較好命,生活在一個必須用人造環境打造挫折的時代。但是父母若能打破迷思,掌握原則,還是能夠有效的協助小孩強化挫折免疫力,勇敢面對逆境。

◤2024史上最熱一年◢

👉地球發高燒台灣未來冬季恐歸零?

👉半顆高麗菜破百,極端天氣惹禍

👉這4電器吃光荷包!教你省電祕訣



#免疫力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783

0.0333

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