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偏才學生不寂寞 實驗教育向大學延伸

記者 曾奕慈 / 攝影 何佳陽 報導
發佈時間:2018/10/20 16:19
最後更新時間:2018/10/20 16:24

以往大家的認知,只有學科成績優異的學生才進得了頂尖大學,但現在也有多所學校開始重視起偏才的學生,像是清大104學年度開始推辦的拾穗計劃,不再看學生以前的成績,而是利用特殊選才的方式來甄選。雖然台灣目前並沒有一所真正的實驗大學,但隨著這類實驗教育性質的計劃一步步往前走,似乎也看見了台灣教育的另種可能。

圖/TVBS

 
清大學生林芳如:「我那時候其實也沒有想到,原來一個沒有辦法拿到高中畢業證書,然後在家自學的學生,有辦法進入清大。」

清大學生林芳如:「妳好像把整個世界都當成妳的教室。」

不看成績,沒有考試,人生的求學階段,林芳如跟大家很不一樣。

 
清大學生林芳如:「後面就比較多是社會科學領域的,就像哲學啊、經濟學或是歷史這些。」

圖書館裡,每一本書都是她的教材,比起體制內求學的學生,她的視野更廣,學習動機也必須更強。

清大學生林芳如:「原本在學校嘛!然後自學之後,我覺得有很大的空間、時間。」

16歲因為得知罹患罕見疾病,高中休學3次,斷斷續續唸了8年,後來決定自學,106年以清大特殊選才的拾穗計畫入學。

記者曾奕慈:「以往大家的認知,要進入清華大學,學科成績必須要相當地優異,可是難道一定要看學科成績才能夠進入像這樣的頂尖大學嗎?清華大學104學年度的時候,開始推辦了拾穗計劃,而透過像這樣的特殊選才甄選方式,不用再看學生以前的成績了,而進來的時候,大一是不分系的方式來上課,而到了大二,分成實驗教育或者是可以選擇固定的科系來就讀,如果選擇的是實驗教育的話,那麼未來拿到的畢業證書就可能會是理學士或者是文學士,如果選擇的是固定科系上課,那麼取得的就會是該科系的畢業證書。」

圖/TVBS

這個拾穗計畫,招收對象不看高中成績,以書面和面試審核,不論來自普通高中或是自學的學生,都有機會進入。

清大教務長戴念華:「學生他必須去自我省思,然後跟主責老師以及輔導小組的老師能夠有一些對話。」
 

規劃出的課程要通過審議小組的審議,一樣修滿128學分畢業,除了校訂必修28學分,其他100學分選擇自由度很高,像芳如的專長是教育和文學,寫專欄就是她的學習方式之一,畢業時必須以公開形式提出專業報告,不過這樣的實驗教育模式,未來還會有些挑戰得面對。

清大學生林芳如:「你拿著這樣子的證書,就是它不是任何一個科系的,它只告訴你是文學士跟理學士,那它(企業)也會好奇說,那你的專業是什麼?你到底學了哪些?」

不同於各科都強的資優生,鎖定偏才的學生,給他們資源好好發揮,就是實驗教育的精神。

85年次的蘇寄偉,也是拾穗計畫進入清大的學生。

清大學生蘇寄偉:「就是要注意它追球方向的準確性。」
 

自己做出的踢足球機器人,蘇寄偉從小摸索,對AI機器人有著異於常人的天賦,光是2015年就拿下5項世界冠軍,只是當初申請拾穗計畫,連爸媽都不知道。

清大學生蘇寄偉:「他們是收到錄取通知才相當震驚說,你怎麼突然錄取了?」

自訂課程規劃,以學習的腦力發展研究為主軸,和不少來自業界的業師接觸,等於提早熟悉職場。

清大學生蘇寄偉:「跟企業接觸的過程,相當於有點是半出社會的方式,會歷經一些正式的會議。」

找到興趣所在,求學過程自然不需要鞭策,因為更多的是學習的熱忱。

手指頭靈活地在弦上撥動,88年次的古育嘉剛進入交大,是百川學士學位學程第一屆學生,高中參加過熱音社,因為國小、國中唸的都是雙語學校,英文也是他的專長,曾代表台灣到國外參加論壇,口條流利更是不在話下,但仔細一問,他主修的卻是智慧財產權。

圖/TVBS

交大學生古育嘉:「讀了大學如果浪費了4年,學一些自己整體來說不太會用到的課程,其實說不定根本就不需要讀大學。」

不滿足於單一專長或第二專長,跨領域的專精是他的目標,提早思考自己未來要的是什麼,就是在規劃課程前必須做的。

交大學生古育嘉:「上了大學之後,你面臨到非常多更實際的問題,包含人生的未來走向是什麼。」

運用交大資源,橫跨文組和理組來修課,計劃未來先考到律師執照,也可能運用語言優勢,向國際法做鑽研。

交大學生古育嘉:「像我現在接下來大三、大四所修讀的課程,也會大部分都是跟研究所的人,還有未來在職專班的同學一起進行修讀,我覺得這算是一個融入職場非常好的機會。」

百川學士學位學程開辦,第一屆名額20位就有421人來報名,要通過書審、口試和論述型的筆試,從各種問答中判斷學生的組織能力,畢業128學分中,包含校訂選修和專業核心必修課,而專業核心必修課則包括學生自己選的科系系上必修,還有百川學程的必修。

交大副校長陳信宏:「如果能夠有一些學生,是讓他用自己的興趣去唸書,這是我們一直想做的事情。」

雖然台灣目前還沒有一所真正的實驗大學,但在106年實驗教育三法三讀通過修正,部分大學已經陸續落實實驗教育的理念。

記者曾奕慈:「我們現在來到的是成功大學,要以跨領域的方式來培育菁英的學生,它們採取的是不分系學程的方式,而這樣的方式在大學相當地特別,因為學生從大一到大四都是採取不分系的方式來上課,而究竟實際修課的狀況如何呢?我們現在就帶您來了解。」

成大老師:「裡面的營養成分全部跑出來,跑出來之後呢?它就開始起化學反應。」

這堂從醫學看健康生活的課程,是劉佩宜的通識課,她今年大三,是不分系學程的學生,自己主修化工,輔修在管理學院,也同時修了教育學程和心理系的課。

圖/TVBS

成大學生劉佩宜:「把化工當成是一個產品,那我就是多修它的上下游,譬如說像產品規劃,或者是一些行銷管理的東西,然後就把整個大學四年串成是一個供應鏈系統的樣子。」

跨領域學習正是各種專長交叉學習,也就是X學院的概念,成大將學生視為菁英培育,而他們對菁英有自己的定義。

成大副教務長王育民:「不單純就只是專業人才的菁英,他應該是對於很多跨領域都要有相當地能力跟認識。」

不過優秀學生礙於現實,不一定進得了成大,他們希望除了鑽石,更能吸納值得琢磨的璞玉。

成大副教務長王育民:「怎麼樣子找到所謂的好的優質的這種所謂的弱勢生,然後協助他們,有機會做到這種階級翻轉。」

大學的實驗教育,台灣仍在起步階段,但仔細聆聽,你會發現,這些學生他們的未來很明確,對學習很堅定,他們不是白老鼠,而是走在台灣教育路上很前端的一群。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世界翻轉中

#大學#偏才#實驗教育#教育#拾穗計畫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178

0.0571

0.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