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年來積極建置長照系統,因為老年人口逐漸增加,將面臨失智照護等等問題,但是除了政策推動,我們大家對於失智症的了解程度又如何呢?而9月21日是國際失智症日有許多相關單位,都希望喚起大家對失智的正確觀念,因為失智症無法回復,越是早期發現,越是能幫助長輩留下自理能力,也能夠減少照護資源的需求。
北投這間照護中心裡,長者跟著照護員邊唱歌邊活動筋骨,腳底還泡著熱水,表情顯得相當輕鬆。
伊甸北投日照中心服務員朱逸臻:「因為我們這邊是北投區,所以我們就是響應北投區的文化,所以有泡腳這個活動,那泡腳的時候我們的照服老師就會跟長輩做一些互動,然後還有訓練他們的記憶力、上下肢的肢體運動等等。」
記者詹舒涵:「透過課程來幫助老人家維持認知還有肢體的活動非常的重要,因為根據衛福部公布,台灣65歲以上的老人有百分之18.8都有輕度認知的障礙,相當於57萬的一個人口數,也就是苗栗縣的一個人口數量。」
目前全球失智症人口高達4千6百多萬人,預估2025年將增長到1億3千多萬人,我們政府也積極建立長照制度,更委託社福機構辦理照護中心,來補足公立機構的不足,但對於失智,我們的警覺性真的夠嗎,今年已經90多歲的桂枝奶奶屬於輕度失智,即便來到中心上課一整天,唯一能記得的事就是吃過了一頓中飯,短期記憶退化嚴重。
失智長者家屬高阿姨:「常走的路他很熟,我說你在這邊等我不要離開,我把車子停好這樣子他才不用走那麼遠,結果回來就找不到人了。」
直到長輩迷路家人才發現事態嚴重,但其實早在3年前症狀就已經開始,但總以為這只是老化。
失智長者家屬高阿姨:「他都有慢性病,都有在問醫生,那醫生也沒有告訴我們,也沒有給我們任何建議,他們就認為就是這是自然老化。」
但就像家屬說的,老化和失智常被搞混,但失智症不可回復,越早發現越能為長輩留下自理能力,但有那些醫生能在早期就替家屬做出判斷呢?
記者詹舒涵:「但是對於失智症,很多人不知道要看哪一個科,有2成8的民眾選擇了精神科,還有2成7的民眾完全不知道要看哪一科,所以我們現在來到的是雙和醫院的失智症特別門診,而且你可以看到旁邊布置的非常的懷舊,就是要加強長者的一個長期記憶,另外,我們透過這個門診,也可以更加了解失智症的相關知識。」
桌上的失智症量表,上面列出的問題是要讓家屬評估長輩狀況。
雙和神經暨失智症主治醫師趙書屏:「我們會用很簡單的方式教家屬,就是可以請家屬去跟其他去跟那些來的患者,他們平常接觸的那些人,看他們是不是跟同儕間是不是行為有些差異。」
確實需要專業判斷,因為失智症種類很多,除了阿茲海默症,主訴記憶力衰退外,還有很多症狀,家屬平時都可以多加觀察。
雙和神經暨失智症主治醫師趙書屏:「例如什麼額顳葉型的失智症,他的早期表現就是個性改變,或者是語言方面出現了問題,那我們還有一個叫路易士體失智症,那這個失智症他的表現是病人可能會早期就出現了視幻覺,然後甚至有些患者,會出現就是他的睡眠方面會有狀況。」
但不管是哪種失智症,最重要的還是要透過陪伴來延緩控制病情,生活環境營造也有助於長者生活改善,來到新北市第一個失智症病房區,病房不用字母編號,而是用大大水果圖示標記,另外廁所也用圖像表現,還有光照機增加視覺刺激,以及各種互動碰觸裝置,從日常做起用心仔細去關心,長輩的記憶力,有機會靠著你的多點警醒,長長久久的留在晚年生活裡。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