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戶外工作的勞工朋友得慎防中暑。醫師指出,「水分、休息、遮蔭」是預防中暑3大重點,一旦出現頭暈、噁心、嘔吐、體溫升高等就是熱傷害症狀,應該趕緊休息及喝水。
時序入夏,今年6月初台東才傳出1名印尼漁工疑因中暑送醫不治,這幾天彰化又有2名勞工因中暑身亡,送醫時體溫飆到攝氏40多度,送醫急救仍回天乏術。
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今天表示,近日已有多天高溫超過36度,加上相對溼度影響,體感溫度恐高達40度以上,屬於中暑的高危險環境,恐危及性命,呼籲勞工、雇主都應提高警覺。
朱柏齡指出,他曾收治一名53歲女性勞工,過去從未從事勞力工作,第一天上工就遇上36度高溫,加上太熱沒食慾,午餐只喝了少量礦泉水就繼續上工。
到了下午,她漸漸感到身體不適,甚至有點神智不清,同事發現異狀緊急送醫,體溫已高達42度,同時出現抽搐、昏迷症狀,經檢查發現有腦病變以及急性肝、腎、呼吸衰竭等,緊急降溫、插管治療,隔天才恢復意識。
預防中暑,「水分、休息、遮蔭」3大重點缺一不可,朱柏齡表示,在戶外工作的勞工應戴寬邊帽、穿著淺色且寬鬆的衣服,每15分鐘喝水200至250cc水分,避免飲酒或含咖啡因飲料,天氣愈熱、飲水量也就愈大,休息時需在有遮蔭或空調的場所。
此外,勞工若有感冒、腹瀉、身體不適或是吃了抑制排汗藥物,都應避免在高溫下工作,一旦出現頭暈、頭痛、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同時心跳呼吸加快、臉色蒼白、體溫升高等熱傷害症狀,就該趕緊休息、喝水。
朱柏齡說,勞工若因中暑高燒昏迷,降溫速度相當關鍵,根據文獻報導,中暑患者肛溫若超過40度,無法在3小時內降到38.5度,死亡率將大大提高,呼籲發現中暑病人,除立即通知救護人員外,等待及送醫期間也應趕緊降溫,先將病人移至蔭涼處,脫掉多餘衣物,全身泡冷水或噴水、搧風。
至於雇主,朱柏齡也建議應依照氣溫讓勞工適度休息,提供遮蔭或有冷氣的休息室,提供足夠的飲水,教育員工有關熱傷害的症狀及處置方式,定期巡視注意勞工是否有熱傷害症狀,面對從未在熱環境工作、病假超過4天、休假超過2週的員工,需給予1至2週的「熱適應」,避免一口氣給予太繁重的工作。 (中央社)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