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回到網頁上方

便祕是帕金森氏症早期警訊!醫曝研究:毒素更易進入大腦

編輯 顏敏翔 / 責任編輯 編輯組 報導
發佈時間:2025/06/18 15:49
最後更新時間:2025/06/18 15:49
研究發現,帕金森氏症患者易腸道菌相失衡,不只會造成便祕,還可能讓毒素更易進入大腦。(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研究發現,帕金森氏症患者易腸道菌相失衡,不只會造成便祕,還可能讓毒素更易進入大腦。(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便祕是許多現代人都有的困擾,但有研究發現,便祕不只是排便障礙,還有可能是大腦發出的警訊,近期一項跨國研究顯示,帕金森氏症患者的腸道菌相失衡,導致好菌減少、壞菌增多,不只會導致便祕,還會削弱腸道免疫,讓毒素更易進入大腦,進而影響情緒、睡眠及記憶。
 
基因醫師張家銘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2025年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透過分析帕金森氏症患者與對照組的腸道菌相,發現這種神經退化疾病不僅涉及腦細胞,更與腸道菌相及毒素有密切關聯。

 
 
張家銘指出,研究發現帕金森氏症患者的腸道中,製造短鏈脂肪酸的好菌大幅減少,壞菌則明顯增加。這不僅會造成便祕,更使腸道防線變得脆弱,讓更多不該進入身體的毒素有機可乘,且可能還會把原本無害或微量的化學物質,轉化成更容易穿越腸道進入大腦的形式。
 
張家銘表示,研究還發現患者腸道菌群會干擾色胺酸、酪胺酸等神經傳導物質前驅物的代謝,導致失眠、焦慮及記憶力下降。某些菌種甚至會分解治療藥物左旋多巴,降低藥物治療效果。
 
張家銘建議,若發現經常便祕、情緒低落、記憶力減退,或有家族病史者,應立即採取以下預防措施:
  1. 攝取簡單、多樣化的食物,增加膳食纖維,餵養好菌
  2. 避免食用農藥殘留高的蔬菜,選擇無毒飲水,避免使用塑膠容器高溫加熱食物
  3. 減少加工食品攝取、少用化學清潔劑,降低腸道毒素壓力
  4. 多食用發酵食物如味噌、泡菜、優格,幫助腸道菌相平衡
  5. 保持規律作息、情緒穩定,這是養腸顧腦的基本功
 
 
亞東醫院失智中心主任醫師甄瑞興在醫院網站指出,帕金森氏症是一種神經退化疾病,患者可能出現肌肉僵硬、運動緩慢等症狀,導致走路時出現小碎步、彎腰駝背,以及平衡感降低等情況。
 

#帕金森氏症#便祕#腸道菌相失衡#毒素#大腦#神經退化疾病#免疫力#色胺酸#酪胺酸#腦細胞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310

0.0588

0.1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