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回到網頁上方

病發僅1個月!43歲議員李奕德驟逝 醫揭2管道及早揪肝癌

編輯 許寶仁 / 責任編輯 蕭達多 報導
發佈時間:2025/03/26 23:43
最後更新時間:2025/03/26 23:43
嘉義市議員李奕德3/26驚傳病逝。(圖/翻攝自李奕德臉書)
嘉義市議員李奕德3/26驚傳病逝。(圖/翻攝自李奕德臉書)

嘉義市議員李奕德今天(26日)驚傳病逝,得年43歲。據了解,李奕德2月間因肝病住院治療,昨晚病情急轉直下,最終回天乏術。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表示,民國75年以前出生的國人B肝帶原比率相當高,定期做腹部超音波檢查,以早期發現肝癌非常重要。
 

暴瘦、臉色不佳住院治療1個多月宣告不治

嘉義市議員李奕德今早傳出病逝消息,震驚地方。父親李漢仁證實兒子病逝,他說,兒子善盡民代職責,服務選民,隱忍病痛,發現為時已晚,昨晚病情急轉直下送進加護病房急救,但仍於今天上午宣告不治。從發病到死亡僅1個多月,家人已在處理後事,還未決定告別式時間。

 
李奕德問政認真,服務鄰里熱忱,議會同仁對他英年早逝紛紛表示惋惜。議員鄭光宏說,農曆過年前後跑攤時還常碰到李奕德夫妻,當時覺得他身形更加削瘦、臉色偏黃,後來也有友人提起李奕德暴瘦、臉色不佳,這次臨時會審查預算沒見到他出席,以他向來很認真問政的態度,感覺不對勁,才想要關心他,沒想到傳出噩耗。
 

肝病高危險群:B、C型肝炎、脂肪肝患者

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總執行長楊培銘醫師表示,肝病是我國的國病,其高盛行率與慢性B、C型肝炎有關,一旦感染B、C型肝炎病毒並演變成為慢性肝炎患者時,肝臟會因反覆發炎,導致肝硬化及肝癌。

包括知名政論漫畫家魚夫、前總統陳水扁的父親、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等名人都因肝癌過世。楊培銘教授說,其實肝癌是可以預防的,以肝炎、肝硬化、肝癌所謂「肝病三部曲」來說,台灣常見的慢性B、C型肝炎,以及近來年輕化的中重度的脂肪肝患者,是肝癌的高危險群。

 

早期發現肝癌 血清檢驗、影像檢查缺一不可

楊培銘教授表示,早期發現肝癌可以從血清檢驗和影像檢查2方面來進行,缺一不可。

 
 
  • 血清檢驗:定期抽血檢驗甲型胎兒蛋白AFP,及PIVKA-II。
  • 肝臟影像學檢查: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

這些檢查都可以輔助及早發現肝癌可能存在的風險。

楊培銘教授說明,民國75年以前,每100人之中就有6人成為B肝帶原者,是容易發展成肝硬化、肝癌的高危險群。我國於75年開始對新生兒全面施打B型肝炎疫苗,因此目前40歲以下的新一代國人,大都受到B肝疫苗的保護,只有1%的人因B型肝炎的感染,成為B肝帶原者;但民國75年以前出生的國人,每100人當中就有15人是B肝帶原者,將來就容易發展成肝硬化、肝癌。
 

肝臟沒有痛覺神經 肝癌初期幾乎無症狀

肝基會說明,根據估計,目前台灣B型肝炎帶原者約有150萬人、C肝感染者約40萬人;其中每年約有7000人死於肝癌、5000人死於肝硬化。楊培銘教授表示,由於肝臟內部沒有痛覺神經,因此肝癌初期,幾乎完全沒有症狀,等到有症狀時大都是肝癌末期,治療非常棘手。因此,定期做腹部超音波檢查,以早期發現肝癌非常重要。

 

醫籲40+國人每年做腹部超音波 檢查肝膽脾胰腎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自2021年起與各地醫療院所合作,希望透過無痛、迅速且方便的腹部超音波,早期揪出潛在肝病患者,至今全台達30間醫療院所參與,3小時同步提供免費肝、膽、胰、脾、腎臟檢查;建議年滿40歲以上者,每年都該做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肝癌後及早治療,有望讓腫瘤變小甚至消失。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楊培銘醫師

原文請見:43歲嘉市議員李奕德肝癌驟逝!發病僅1個多月 醫揭2管道及早揪肝癌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健康2.0》官網,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癌」警訊不可不知

#嘉義#議員#李奕德#病逝#死因#肝病#肝癌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553

0.0662

0.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