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餵食症候群」狀況您聽過嗎?臨床案例常會有長期沒有吃飯的狀況,可能是自我照護功能不好,或是相對在一個比較社經地位不好的狀況之下,那另外一群就是有所謂的飲食障礙的個案,包括厭食症,其實都會有非常長期的一個飢餓的狀況,那體重可能會非常的低,甚至BMI在10以下,醫師指出長期營養不良或過度消瘦病人,如果突然給大量營養素,會過度去活化病人的營養代謝系統,而過度活化營養代謝系統之後,會造成病人電解質不平衡,最嚴重可能會致命。
成大醫院重症加護科主治醫師李威廷:「只要在數日之間進食量大幅下降,或是診斷惡性腫瘤、酒精成癮、厭食症,甚至是一般老年人,都可能會發生。電解質異常以低血鉀與低血磷最常見,重度低血磷會引起橫紋肌溶解症、心肌病變、甚至是心律不整等嚴重併發症。」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林繼宇:「一般說是再餵食症候群,那主要的話就是說我們,在長期營養不良的一個狀態之下,身體會有一些改變,那等身體習慣這些改變之後,你突然間給身體又很多的營養,就是我們在補充營養的過程當中,可能會造成一些電解質的不平衡,或者是身體有一些水分的就是改變。」
成大醫院營養醫療小組主任王志榮:「不過這要小心,有時候會對病人造成傷害,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再灌食症候群,歷史上有名的詩人杜甫,那他歷經飢荒之後而開始進食,那不久之後就暴斃,那現在的營養的專家就認為,杜甫那時候可能是死於再灌食症候群,在長期營養不良或過度消瘦病人,他們身體缺乏,大量的缺乏營養素,但如果突然給他大量營養素會過度去活化病人的營養代謝系統,而過度活化營養代謝系統之後,會造成病人電解質的不平衡,以及酸鹼的不平衡,最嚴重的時候可能會致命。」
竹山秀傳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汪利璆:「再餵食症候群呢,它指的是像發生在,比較嚴重就是營養失調的這個病人身上,特別是整個,很久沒有進食啦等等這樣的病人,當我們開始正常進食之後,因為大量的這種葡萄糖,然後會刺激我們的胰島素分泌,那麼胰島素分泌之後,就會產生很多就是代謝上的這些問題,甚至還造成我們的一些電解質的不平衡。」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再餵食症候群的治療策略,首重在積極補充電解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並密集監測血液中電解質的變化。」
成大醫院重症加護科主治醫師李威廷:「至於營養給予的部分,不論是腸道營養或是靜脈營養,也都是強調低起始熱量,也就是在最初48小時內,只要達到每天每公斤5~10大卡即可,之後再逐步提高,目的也就是要避免前面提到的,嚴重合併症的發生。」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靜脈營養小組主任林巧峯:「通常就是饑餓很久的病人比較容易去得到,那一般來說,如果你的體重是很低的話,也比較容易去得到,此外,像孕婦、然後老人,或者電解質不平衡的人,或者小孩子,或者是有一些慢性疾病的人,也比較容易得到。」
醫師提醒再餵食症候群帶來的傷害,要避免病人死亡,正確觀念是非常重要,就是您諮詢營養師或醫師,避免再餵食症候群引起併發症。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