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變天的時候,許多過敏族群總是相當難熬,且有時候還會納悶明明沒有接觸到過敏原,光是氣候改變就開始鼻癢、打噴嚏、流鼻水。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劉承信醫師指出,過敏性鼻炎確實有較大宗的人口,會是在沒有接觸到任何過敏物質的情況下引起過敏,建議過敏族群可從內外控制,減少過敏性鼻炎發生機會。
過敏性鼻炎普及率高,醫指3大影響因素
 
劉承信醫師表示,過敏相當普遍,台灣學齡前兒童約有10%有過敏性鼻炎,國小時期約每3個就有1個,盛行率很高。其實不只是台灣,美國、歐洲等各國主流研究都發現,孩童過敏人口皆約落在1/3左右,甚至更高一些,成年後因後天因素部分逐漸改善。而過敏性鼻炎也常會合併出現其他如氣喘、過敏性結膜炎、異位性皮膚炎等問題,不單只在過敏性鼻炎。
醫師更進一步表示,影響過敏的因素主要可略分3大類,包括基因遺傳、免疫系統、環境影響。父母若其中一人過敏,小孩約有3成機會過敏;兩人都過敏,則約有5成機會。而過敏是一種身體免疫系統運作之下的反應,免疫系統較低落的族群也較容易出現過敏。至於環境影響範圍就相當廣泛,包括常聽到的灰塵、塵螨等過敏原,或是其他「無形的過敏原」。
變天、沒碰過敏原也過敏? 醫:過敏可分3類型
 
劉承信醫師指出,過敏性鼻炎主要可分成3大類型,一個就是「過敏性鼻炎」,也就是接觸到有形體的過敏物質所引起的過敏,常見如灰塵、塵螨、貓毛、狗毛、堅果、海鮮等。
另一種則是「非過敏性鼻炎」,非過敏卻又出現過敏,這聽起來或許很奇怪,但確實存在,且比率還不低,或許是為了避免民眾混淆,醫師普遍較少和民眾提到,不過於此也可初步了解,有助避免這無形的過敏原。
劉承信醫師解釋,「非過敏性鼻炎」與前者相反,可理解為「不是實體的過敏原,所引起的過敏反應」。舉例來說如溫度、濕度、運動、情緒變化、懷孕後期等荷爾蒙改變,也有人會因為飲食而引起過敏,但原因不在於吃到海鮮等實體過敏原,而是在於飲食這個行為,迷走神經、交感神經在這類無形的變化刺激下產生反應、出現過敏,因此不論是吃甚麼都會鼻癢、流鼻水等。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若往民眾普遍知道的「天氣好壞也可能影響身心健康」方向想,也就不難理解。
劉承信醫師表示,其實台灣過敏人口約有3成就屬於非過敏性鼻炎,或是綜合兩者的混合型態,約佔44-87%,比例相當高。雖然過敏原因因人而異,但這或許就是為什麼許多人只是天氣改變、沒接觸到過敏原,就出現過敏症狀的原因之一。但當然也有可能是天氣改變時,過敏原增加,確實碰到了,只是肉眼看不見。
2觀念助降過敏發生,醫:內外控制有助避免!
從上述可了解過敏從何而來,也就有助於避免過敏發生。劉承信醫師表示,基因無法改變,但外在的環境影響和內在的免疫系統是可控的。
 醫師建議,有過敏問題的民眾,發生過敏時可觀察當時的情境,並盡量避免。例如在懷孕後期遇到氣候改變的時候和貓玩出現過敏,這情境就有3種可能的過敏原,包括荷爾蒙影響、貓毛、氣候,日後就可以再觀察,若後續和貓玩沒有再出現過敏,就可以多關注在其他的可能,以此類推。
平時也應定期清潔環境、用溫熱水清洗衣物、被單等,及控制濕度在人類適合的50-60%左右,並可考慮使用高效能空氣清淨機,這些都有助減少塵螨、灰塵等環境過敏原產生。
而免疫系統運作正常,也有助降低過敏發生率,因此除了上述環境控制外,也建議可以培養運動、飲食均衡,並可攝取有助防範過敏的食物及營養,例如蘋果、綠色蔬菜、葵花油、蜂蜜、番茄紅素、藻類、維他命C、維他命D、益生菌等。這些雖然不是藥物,無法立即改善,但有助培養出「抗過敏體質」,以長久來看是個良好的保養方式。
過敏性鼻炎普及率高,醫指3大影響因素
劉承信醫師表示,過敏相當普遍,台灣學齡前兒童約有10%有過敏性鼻炎,國小時期約每3個就有1個,盛行率很高。其實不只是台灣,美國、歐洲等各國主流研究都發現,孩童過敏人口皆約落在1/3左右,甚至更高一些,成年後因後天因素部分逐漸改善。而過敏性鼻炎也常會合併出現其他如氣喘、過敏性結膜炎、異位性皮膚炎等問題,不單只在過敏性鼻炎。
醫師更進一步表示,影響過敏的因素主要可略分3大類,包括基因遺傳、免疫系統、環境影響。父母若其中一人過敏,小孩約有3成機會過敏;兩人都過敏,則約有5成機會。而過敏是一種身體免疫系統運作之下的反應,免疫系統較低落的族群也較容易出現過敏。至於環境影響範圍就相當廣泛,包括常聽到的灰塵、塵螨等過敏原,或是其他「無形的過敏原」。
變天、沒碰過敏原也過敏? 醫:過敏可分3類型
劉承信醫師指出,過敏性鼻炎主要可分成3大類型,一個就是「過敏性鼻炎」,也就是接觸到有形體的過敏物質所引起的過敏,常見如灰塵、塵螨、貓毛、狗毛、堅果、海鮮等。
另一種則是「非過敏性鼻炎」,非過敏卻又出現過敏,這聽起來或許很奇怪,但確實存在,且比率還不低,或許是為了避免民眾混淆,醫師普遍較少和民眾提到,不過於此也可初步了解,有助避免這無形的過敏原。
劉承信醫師解釋,「非過敏性鼻炎」與前者相反,可理解為「不是實體的過敏原,所引起的過敏反應」。舉例來說如溫度、濕度、運動、情緒變化、懷孕後期等荷爾蒙改變,也有人會因為飲食而引起過敏,但原因不在於吃到海鮮等實體過敏原,而是在於飲食這個行為,迷走神經、交感神經在這類無形的變化刺激下產生反應、出現過敏,因此不論是吃甚麼都會鼻癢、流鼻水等。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若往民眾普遍知道的「天氣好壞也可能影響身心健康」方向想,也就不難理解。
劉承信醫師表示,其實台灣過敏人口約有3成就屬於非過敏性鼻炎,或是綜合兩者的混合型態,約佔44-87%,比例相當高。雖然過敏原因因人而異,但這或許就是為什麼許多人只是天氣改變、沒接觸到過敏原,就出現過敏症狀的原因之一。但當然也有可能是天氣改變時,過敏原增加,確實碰到了,只是肉眼看不見。
2觀念助降過敏發生,醫:內外控制有助避免!
從上述可了解過敏從何而來,也就有助於避免過敏發生。劉承信醫師表示,基因無法改變,但外在的環境影響和內在的免疫系統是可控的。
平時也應定期清潔環境、用溫熱水清洗衣物、被單等,及控制濕度在人類適合的50-60%左右,並可考慮使用高效能空氣清淨機,這些都有助減少塵螨、灰塵等環境過敏原產生。
而免疫系統運作正常,也有助降低過敏發生率,因此除了上述環境控制外,也建議可以培養運動、飲食均衡,並可攝取有助防範過敏的食物及營養,例如蘋果、綠色蔬菜、葵花油、蜂蜜、番茄紅素、藻類、維他命C、維他命D、益生菌等。這些雖然不是藥物,無法立即改善,但有助培養出「抗過敏體質」,以長久來看是個良好的保養方式。
延伸閱讀
衛生局公布最新「台南足跡」
不斷更新/「屏東」大量足跡曝光
本文由《每日健康》授權提供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