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長者因為雙腳不方便,走不遠所以不愛出門,長久不活動就會逐漸虛弱下去,惡性循環的結果,甚至會連坐都沒辦法!所以從年輕時就該注意走路的姿勢,避免姿勢不正引發肩頸僵硬或腰背痛情形。當痠痛情況出現,很多人都會貼藥布,但是藥布貼久了,卻有可能引發腎衰竭!TVBS《健康2.0》主持人鄭凱云邀請專家告訴你怎樣運用正確走路姿勢,才能走得長長久久,以及當痠痛情形出現時,要怎麼正確使用藥布,才不會引發吸收過量的風險。
當後腿的肌腱太緊時,有些人會使用「懶惰走法」,走路時腳跟用拖的。當這情形發生會讓身體重心過度集中在後側,造成腰椎疼痛及頭頸部過度前伸,引起頭痛、背痛及腰痛等問題。另外,有些人走路時一側骨盆會往下掉,雙邊骨盆不一樣高,導致髖關節或膝關節嚴重磨損,骨盆長期過度不平衡狀況下,容易引起脊椎側彎,造成腰椎關節提早退化,長骨刺或是椎間盤突出症。基隆長庚外科副教授江坤俊門診時就遇到一名年長病患,長期偏頭痛,起初判斷是頸因性頭痛,治療幾個月不見明顯成效,病患卻開始連背、腰也會酸,轉去復健科處理,才發現是走路姿勢不正確,骨盆傾斜導致持續肩頸僵硬腰背痛,後續讓患者穿鞋子矯正,同時搭配復健,疼痛的情況就消失了。
而當疼痛的情形出現,很多人會使用痠痛藥布止痛。但有些產品為了加速消炎止痛的效果,會添加「水楊酸類」的成分,如水楊酸甲酯、水楊酸鹽。如果吸收過量、中毒,會有心跳過快、噁心的症狀。北醫附醫心血管外科醫師袁明琦解釋:「這是因為電解質嚴重不平衡,體內酸性物質過多、酸鹼不平衡。」特別是 1、腎功能有問題的人; 2、胃不好的人,服用止痛藥要特別注意,小心勿使用過量,否則可能會有腎衰竭、胃潰瘍。物理治療師鄭融更建議:「非必要不要隨便止痛,會痛就表示動作本身有問題,或是拉扯到的組織有問題。」如果隨意止痛,就有機會讓傷害進一步擴大。
至於何謂標準的步態?骨科醫師朱家宏解釋:「標準的步態包含擺動相和支撐相。應有意識地加強推離期,也就是踩地之後腳應出力往後推。有意識地想像自己用11字型走路。」小腿脛骨前緣對正第二趾,在腳跟著地後到大姆趾離地前發動內在肌收縮,感覺自己有用到大姆趾踩踏的感覺。走路時,雙手自然擺動平衡雙腳移動的重心改變,目的是讓從頭頸到薦椎的垂直線只能往前移動,而不會左右上下晃動。
1.不要根據鞋子所標示的尺寸來選擇,要親自試穿。
3.要定期測量足部尺寸,足部尺寸會隨著年紀增加而改變。
4.常會有一腳比另一腳大的情形,應選用適合較大足部的鞋子。
5.在白天結束時,足部為最大尺寸,此時最適合試穿鞋子。
6.試穿時應站著,在最長趾和鞋子末端之間應該相距一橫趾。
7. 鞋子切勿太窄,姆趾根部應適合鞋底的最寬部分。
8.不可預期鞋子會「撐大合腳」。
9.在做一些前後推動的動作時,鞋子的足根應可合腳且覺得舒適。
10.還在鞋店時,試著多走幾步,以確定鞋子確實合腳。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