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消費升級,年輕族群對吃捨得花也更講究,這讓精緻而且客單價相對較高的日本料理受到歡迎,北京一家大型購物中心裡有2成都是日本料理店,日本料理店迅速在大陸城市展店,不過品質卻是良莠不齊,主要因為日本料理對食材新鮮度要求很高,冷鏈技術得跟著提升,而日本料理店廚師至少要3年培訓時間,大陸日本料理店一窩蜂式開店,廚師缺口大,標準也就被放寬。
民眾:「日本料理起碼一週現在會吃一頓。」
民眾:「大概每2週吃一次吧。」
烹飪協會特邀執行副會長李亞光:「國內的這個市場消費的結構在發生深刻變化,一個是國內年輕化消費人群的崛起,一個是我們對特色餐飲,有品味的消費者的追求。」
消費升級加上大陸年輕人對吃愈來愈講究,讓客單價平均在人民幣1到200元的日本料理也逐漸被接受,根據數據,2006年在大陸的日本料理店還屈指可數,2016年統計就已經超過4萬家,但口味道不道地,也開始備受檢驗。
民眾:「您感覺差在哪?差在主要是,個人感覺主要是米飯,我感覺在日本那時候,不管什麼是什麼店,他們特別注重這個米飯,特別簡單的素材他們特別重視。」
單就米飯在大陸吃就是不一樣,因為日本料理追求食材原味,食材本身新不新鮮成了料理關鍵,特別是日本料理中最常見的海鮮。
日本料理店經營者王輝:「出海之後海產品加工這塊是特別重要的,比如說日本的魚類從海裡撈上來以後馬上就要放血,大陸有些漁船補上魚之後,要不就放在水裡養著,要不就擱在箱子裡,它就不管了,別看這魚很新鮮,這個魚會有腥氣,因為它血沒有放乾淨,區別就在這。」
海鮮吃起來要夠新鮮,對供應鏈要求更是高標準,全程冷鏈配送,報關得抓準時間,另外看似簡單的日本料理,在製作的過程也有一定標準。
要做出正宗的日本料理,這時候廚師的功力就很重要,差別在哪?到東京的這間60年日本料理店裡看看,會許就有答案。
日本料理餐廳赤坂有薰廚師:「比目魚要切成這樣1公分的厚度,因為當天捕撈的鮮魚肉質很有彈性,太薄或太厚都會影響口感。」
精確的刀工絲毫不差,而且像這樣一盤8種不同魚類的生魚片,每種魚處理的方式都不一樣,有些特殊魚類甚至要擁有專屬執照的廚師才能處理。
日本料理餐廳赤坂有薰店長高山喜一郎:「廚師證是根據個人意願選擇考取的,但烹飪河豚等有難度的食材需要相關執照,執照愈多工資也會愈高。」
餐飲老闆內參CEO秦朝:「國內的確會看到一種現象,恰恰是一些跟風的,可能是中國廚師,昨天還是在做川菜,今天搖身一變就去做日料,出品其實本身就無法保證了。」
在大陸日本料理店相對消費單價高,才吸引大批模仿跟風的餐廳,導致品質良莠不齊的狀況相當嚴重。看來要想在大陸這波飲食哈日風生存下去下去,料理品質還是最重要的,走味的日本料理恐怕只能賺一時熱潮,難以長久。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