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日本海底有寶! 南鳥島確認大量稀金「錳核」

記者 李宜蓉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6/24 20:00
最後更新時間:2024/06/25 10:45

尖端科技快速發展,稀土成為重要戰略資源,全球引爆爭搶潮。日本學術研究團隊探勘深海礦物資源,在東京海域的小笠原諸島「南鳥島」海底,發現含稀有金屬的球狀岩石「錳核」(manganese nodule);並且分布在日本的專屬經濟區,蘊藏量估計2.3億公噸,團隊計劃2025年進行商業化試驗開採。

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科技掛帥,AI當道,儘管全球電動車市近來遭受信心考驗,整體大方向仍堅定前行。

 

豐田汽車會長 豐田章男:「在2030年之前,豐田將推出30款純電動車,並且在全球達到年銷350萬輛。」

東洋汽車產業龍頭發豪語,豐田帶頭衝刺先進造車技術;而學術界則從海底,替日本產業、經濟、國家戰略帶回振奮消息。

東京大學教授 中村謙太郎:「我們好像找到了不起的東西。」
 

袋子裡一顆顆黑黑圓圓的「石頭」,學者稱之為「了不起的東西」,真名叫做「錳核」(manganese nodule)。

東京大學教授 中村謙太郎:「這就是此次調查南鳥島帶回的礦物資源,叫做『錳核』。」

先別急著聞核色變!錳核稱為「錳結核」或「多金屬結核」,約150年前,由英國的海洋科學探測船「挑戰者號」發現。它是一種自生性礦物,以石塊、生物骨骸等礦物為核心,外層來自海底的金屬離子;結核成長極為漫長,被認為是所有地質學現象最慢,經過「百煉千錘」得以形成。

東京大學教授 中村謙太郎:「成長速度一般認為100萬年只有數公釐,要長到這樣的大小,大約要1千萬年以上。」

錳核得來不易,尤其它富含錳、鐵、鈷、鎳鈦等,所謂「21世紀的科技金屬」,更讓它具有不菲的經濟身價。

千葉工業大學首席研究員 町田嗣樹:「白白亮亮的是鎳,外層雖然比較薄,但含量非常高,接近中心的含量又再更高。」

如此珍貴的「工業維生素」,被證實大量分布在日本專屬經濟區。2016年,東京大學、千葉工業大學組成海洋研究隊,調查東京以南約1千公里的小笠原諸島,在群島中的「南鳥島」海底,確認到大面積的錳核;為了妥善利用海洋資源,於是與「日本財團」合作,下到約5500公尺深的海底,展開這次的大規模探勘。
 

東京大學教授 中村謙太郎:「按比例尺來計算,以東京周邊來做對照,面積超過100公里;在這一片廣大範圍中,錳核密集分布在海底。經過這次調查,南鳥島區域不過是冰山一角。」

團隊表示,蘊藏量推估約2.3億噸;初步分析,「鈷」約61萬噸、「鎳」約74萬噸,分別相當於日本約75年、約11年的消耗量。

千葉工業大學海洋資源研究所長 加藤泰浩:「它具有極高的潛力,可成為國產資源幫助產業發展。」
日本財團會長 笹川陽平:「支撐著IT時代的貴重稀土金屬,如此礦物資源竟存在於日本,讓日本有可能成為資源大國。」

原以為日本稀土資源匱乏,如今搖身一變成為錳核富翁,且內含的稀有金屬,皆為電動車產業與先進科技常用原料。

 
千葉工業大學海洋資源研究所長 加藤泰浩:「全球運用最廣的就是錳核,我們將分別出利於開發區域,不排除能夠適用於經濟行為。」

不過,錳核被發現百年來,始終未能大量開採,主要在於打撈不易、冶煉成本過高、海洋公約約束,因此難以實現商業開採。團隊表示,最快明年與海外企業配合,投入70至80億日圓,實驗2500噸的日採集量,為升級效率提供數據;同時,探究維護環境與生態,達到與海洋和平共存的終極目標。
#錳核#錳結核#多金屬結核#21世紀的科技金屬#工業維生素#專屬經濟區#南鳥島#稀土#稀土金屬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573

0.1234

0.2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