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調查,約有一半的美國成年人表示,他們都是在臉書、Instagram等社群平台上看新聞,調查還發現,不同平台,新聞準確度和獲取新聞的方式也不同;另外,已經有多份研究直指,社群媒體對心理健康造成的危害,周一,美國醫務總監提出,應該要像菸、酒一樣,在社群媒體App貼上警語,以保護孩童和青少年的安全!
美國醫務總監 穆爾蒂(Vivek Murthy):「我們必須警告家長在數據裡看到了什麼。」
為提醒健康危害,菸酒的容器包裝,通常會貼上一大張警示圖文;周一,美國醫務總監向國會提議,社群媒體的應用程式也應當比照辦理。
美國醫務總監 穆爾蒂:「這種警告標語是我們大策略的一環,目的是因應我們所看到,社群媒體對孩童帶來的危害。」
當局的擔憂,特別針對孩童和青少年,已經有多位專家和好幾份研究,把社群媒體的影響指向了憂鬱、霸凌、騷擾,甚至一些年輕人的尋短行為。
美國醫務總監 穆爾蒂:「這些企業不但沒有表示,他們的平台對孩童來說有多不安全,還出現越來越多造成危害的證據,一張警告標語可幫助家長了解這些風險,許多家長不知道這些風險的存在。」
美國醫務總監拿出一份,美國醫學會在2019年做的研究,內容顯示,一旦青少年每天花三個小時在社群媒體上,將使得憂鬱症風險加倍。
史蒂文斯理工學院教授 博克(Michelle Burke):「我認為的Z世代學生,至少在我有接觸的學生來說,他們確實在群體中看到非常多的焦慮,以及更高比例的憂鬱。」
目前美國青少年平均一天花在這上面的時數,逼近五個小時。
非營利組織Media Literacy Now創辦人兼CEO 麥克尼爾:「就因為他們知道如何使用這些科技,也並不代表他們理解事情的後果。」
民間組織同樣憂心社群媒體對年輕人的影響,卻不認同貼警語的提議,認為立法並不能代替教育。
非營利組織Media Literacy Now創辦人兼CEO 麥克尼爾:「這樣做不夠,永遠不夠,年輕人必須自己擁有這些能力。」
但除此之外,美國醫務總監還建議家長,讓小孩至少到上高中前都遠離社群媒體,依據成熟度重新評估、劃分出一塊完全不使用科技的區域和時段,並和其他家長一起訂出規則。
美國醫務總監 穆爾蒂:「把小孩照顧好,是我們做為一個社會的道德責任,但在這項任務裡,在社群媒體這塊,我們沒有做得很好。」
根據密西根大學兒童醫院做的最新全國調查,每四位家長就有一人表示,他們的1到6歲孩童,因為被焦慮和擔憂等情緒困擾,導致睡眠出狀況,調查認為,也跟睡前使用媒體有關。
非營利組織Media Literacy Now創辦人兼CEO 麥克尼爾:「家長不會每次都知道他們的小孩發生了什麼事,每個人從年紀輕輕,就有一台自己的小小交流裝置,確實帶來非常大的改變,因為任何人都能隨時找上我們的小孩。」
但要留心社群媒體使用方式的,不只有青少年和孩童,根據另一份皮尤研究中心做的最新調查,約有一半的美國成年人表示,他們都是在社群媒體得知,每天社會上、國際間發生了什麼事。
皮尤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 希勒(Elisa Shearer):「它快又方便,大家很多時候都用它來娛樂。」
而臉書、Instagram、TikTok和前推特X,就是獲取新聞消息的四大來源;當中又以臉書和X的使用者回報,經常瀏覽到一些看似內容不正確或與事實不符的報導。
皮尤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 希勒:「大家對於在這些平台上看新聞,跟用傳統方式的期望值會不一樣,因為他們不是為了看新聞去用社群媒體的。」
研究還發現,民主黨的支持者對於在X上面看到的資訊,抱持更深的懷疑態度;相較之下,共和黨支持者則是更懷疑臉書。但專家認為,持懷疑態度是好事。
非營利組織Media Literacy Now創辦人兼CEO 麥克尼爾(Erin McNeill):「一個最關鍵的問題是,作者是誰,是誰做出來的,隨之而來的另一個問題是,目的是什麼。」
另外,大家在不同社群媒體,獲取新聞來源的方式也不同,臉書和Instagram使用者,大都從平台上的親朋好友得知,TikTok使用者較依賴網紅,至於X則是以記者居多。
史蒂文斯理工學院教授 博克:「我最後都會問學生這個問題,假如某天你有小孩,你會像你父母一樣嚴格、更嚴格、或更不嚴格?約有一半的人說會更嚴格。」
如何讓社群媒體的消息更準確、平台生態更安全,除了需要相關企業把關內容,官方、家長輔助監督,自身也得謹慎求證。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