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俄戰爭驚醒歐洲各國,召開關於綠能發電的「北海峰會」,要將北海打造成全球最大海上風力發電廠。另一種備受關注的能源是氫能,當作交通工具燃料,超低碳排率被視為是環保救星!不過氫氣產製過程是否環保?以世界最大氫氣產國中國大陸來說,50%以上還是「煤製氫」,製程用上石化燃料,並不環保。但沒人想再被產油產氣大國掐住生存咽喉,因此氫能源仍備受青睞,垃圾製氫、固態運氫等氫產業鏈也持續發展。
歐洲九國在比利時港口奧斯坦德(Ostend)舉行北海峰會,包括挪威、丹麥、荷蘭、盧森堡,愛爾蘭、比利時以及德英法等國都簽署宣言,要將北海打造成綠能重鎮,全球最大離岸風力發電廠。目標之一是2030年時,歐盟總能源消耗的42.5%,要由清潔能源取代。
歐盟執委會主席 范德賴恩:「我們的重要基礎設施受到威脅,自從去年北溪天然氣管遭破壞,我們就明白了。」
烏俄戰爭後歐洲各國遭俄羅斯掐住化石燃料供應,掙扎近半年,歐洲天然氣最大供應商才換成挪威。目前匯入歐洲電網的風電機,79%位在北海,英德兩國建製量最大。
挪威總理 加爾斯托:「但我們還有許多可以貢獻的,因為我們有海岸線和風力,還有專業知識,懂得建造耐風壓與海水壓力的重機具。」
目前全球最大的海上漂浮風力發電廠也在挪威,但建設進度延遲,加上烏俄戰爭以來,高通膨與能源市場動盪衝擊成本,歐洲海上風電場2022年投資額是10年來最低。透過簽署共同開發協定,希望加速北海風電廠建設,也增加工作機會。
比利時總理 德克魯:「我們的目標是2030年發電量達130億瓩,2050年達到300億瓩,可供3億戶歐陸家庭使用。」
除了綠電,綠氫也是各國爭相研發的永續能源,主要希望取代傳統化石燃料,用於交通所需,可望不讓電動交通工具專美於前。氫氣燃燒只會產生水,被視為終極乾淨燃料。若氫能佔全球能源供應的13%,到2050年全球淨零碳排的理想,就有望達標。但建立氫能供應鏈,需要大量投資。中國大陸安徽這家電解槽工廠正在擴產。
安徽陽光氫能公司研發總監 孫龍林:「我們今年的產能將是去年的兩倍。整個(氣液分離)設備是為風光大基地製氫來設計的。」
「風光大基地」指的是在中國大陸邊疆荒漠省分,例如新疆或內蒙,建立風力與太陽能發電大廠。比起傳統化石燃料為原料產生的「藍氫」或「灰氫」,利用綠電電解水製造的氫就是「綠氫」,製程零排碳才更環保。
中國大陸央視記者:「(中國大陸)綠氫項目的規劃產能,將達到200到300萬噸,如果按300萬噸規模計算,對應製氫設備的市場規模,在400億元(人民幣)左右。」
綠氫產業鏈可說是中國大陸「擴大內需」的一門好生意,從2022年國家發改委定位氫能的「戰略位置」開始,中國氫氣產量已默默爬到世界之冠,年產量3500萬噸,但50%是煤製氫,其他是天然氣製氫與工業副產品。乾淨能源製的綠氫,年產20萬噸佔比不到1%,進步空間相當大。
東方電器垃圾製氫項目研發工程師 程虎:「1噸生活垃圾,能產生20到40公斤的氫氣,按照我們當地的售價,40元(人民幣)每公斤來說,他能產生的經濟效益就1600元(人民幣)。」
太陽能發電每55度電,才能產出1公斤氫氣,要降低製氫成本,一家中國國營企業嘗試垃圾製氫,離子氣化技術,號稱氫氣回收率大於75%。
中國大陸央視記者:「所產生的物體就是這樣的玻璃體,可以用於城市的建設。」
若當成燃料的氫也能變成固體,運輸成本也能降低,上海這輛專運固態氫的貨櫃車,就設計將氫存儲在鎂合金特殊設備中。不過目前中國大陸較普遍的氫燃料,還是以氣態或液態運輸。
中國大陸氫能設備製造企業董事長 張彥奇:「1個1立方(公尺)的液氫罐,大概就可以滿足重(型)卡(車),跑1200公里到1500公里。」
浙江部分加油站已經開始固定供應氫氣,給長三角周邊城市的氫燃料公共汽車或計程車使用,日銷量達900公斤已達損益平衡。全中國大陸有類似的加氫站350座,佔全球數量40%之多,氫能車輛也是發展重點。
中國國家電投董事長 錢智民:「(氫能若)變成替代石油跟天然氣的話,那對我們國家的能源安全,就是一個重大的貢獻。」
產油大國以外的各國政府,都有能源焦慮,若自產能源競爭能帶動綠能佔比提高,對地球環境也是好事一樁。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