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諾貝爾自科類獎落空 日本科學人才大斷層

記者 李宜蓉 報導
發佈時間:2022/10/06 19:50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2022年諾貝爾獎陸續揭曉,自然科學類所有項目,已在5號頒布完畢。日本原抱持相當期待能拿回相關獎項,卻全數落空,使得學術界敲響警鐘。日本的學術研究補助體制並不完善,大學獲得的經費嚴重萎縮,教員聘雇不穩定,使得年輕學者無法展開長期計劃,使得日本的科學研究領域陷入衰退危機。

2021年,高齡90歲的日本籍學者真鍋淑郎,拿下諾貝爾物理獎。科學界人才濟濟的日本,期待能連續兩年拿回相關獎項,沒想到今年卻是「抱蛋而歸」。

 

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大隅良典:「科學這件事最重要的,就是挑戰尚不可預見的未來。(年輕人)只能選擇一定會有答案的研究,(也沒有動力)規劃長期展望的研究,研究慾望非常薄弱,所以年輕一輩想獲頒諾貝爾獎,也變得不是那麼輕易。」

老教授語重心長,感嘆長江只剩前浪不見後浪。一份「論文關注度」統計,1998至2000年,日本發表的論文被引用次數佔全球第四,但最新統計,日本卻掉出排行榜,位居第12名,成績例年來最差。

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大隅良典:「科學算是對社會未來的投資,我們擁有的智慧財產,必須要有人能夠繼承下去。」
 

日本學術經驗面臨斷層危機!而問題出在雇用不穩定以及經費不足。這位36歲的龜岡先生,專長領域為提供植物養份的土壤微生物,得到大學青睞開班授課,被看好能在相關範疇獲得耀眼成績;但聘用任期只有5年,是否續聘並沒有保障,因此無法開啟長遠且正式的學術研究。

東北大學前助教 龜岡啟:「(以聘用而言)需要在3至5年有成果,但基本上都會是帶有期限的聘用,任期後的模糊地帶很難克服。」

為了取得安穩的研究環境,龜岡先生四處打探,最後是中國招手延攬,而且相當大方;5年任教期間提供9千萬日圓預算,允許購買實驗器具、雇用助手,若期間內有所斬獲,便能延長研究期。

東北大學前助教 龜岡啟:「能長期安定地研究非常重要。(中國)一定有很多與日本不同的地方,也是會有一些擔憂。」

想要實現學術貢獻,得要有充沛的資源,但日本政府對於國立大學的補助年年下降,學校也難以長期聘雇年輕講師邊教邊做學問;另外,日本官民整體對於大學研究費用的贊助也陷入衰退,近20年來,日本的學術援助資金僅成長0.9倍,反觀中國高達24.5倍,南韓5.3倍。投資年輕世代就是投資國家未來,為了不讓日本科學力量衰落,民間先動了起來。

這場在東京的酒會,邀請了年輕研究者與企業家,為彼此提供交流管道。主辦活動的武部先生其實也是一名研究人員,31歲就獲得教授資格,受到國際再生醫療領域的關注。

科學交流基金會代表 武部貴則:「以國際標準而言,研究者是可能獲得初期支援的,但在日本什麼都拿不到,我希望透過一個管道結合資源,達到這樣的準則。」
 

有感日本與海外的學術環境差異,武部先生創辦援助團體,替企業與研究者媒合,不僅提供研究團隊充分經費,更與科學期刊合作,幫助有想法的研究員曝光,讓年輕世代有動力鑽研科學。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日本#諾貝爾獎#真鍋淑郎#大隅良典#論文#微生物#經費#基金會#再生醫療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2357

0.1182

0.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