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1995年第一次展開太空人選拔,當時因為香港與澳門主權還沒有移交,所以甄選範圍僅限中國大陸境內。此後,隨著當局對太空發展的重視,香港與澳門科學家,也陸續為「嫦娥」探月工程、以及「問天」火星工程,提供多款關鍵儀器與技術,終於讓香港與澳門,在隔了27年後的第四次太空人選拔,獲得參與門票。在接下來為期至少一年半的選拔活動中,香港與澳門的科學家,將能夠與全中國的科學家,共同角逐2名專責在太空中進行各種實驗的「載荷專家」名額。
北京當局2號宣布,將展開第四批預備役太空人的選拔,總計選出12到14名備選太空人,更首開先例,接受香港與澳門民眾參與遴選。
神舟12號太空人 劉伯明(2021.09.03):「希望香港的朋友,加入到我們的航天隊伍中來。」
香港與澳門的科研機構,過去曾多次為「天問」與「嫦娥」等太空任務,提供包括土壤採樣器或者監測相機等關鍵儀器與技術,如今終於能參與太空人選拔;然而,在這10多名備選太空人員額中,有7到8人,將是從解放軍現役海陸空軍飛行員中選出的太空船駕駛員,另有3到4名太空飛行工程師名額,則是從中國大陸的太空產業領域技術人員中選出,港澳人士被排除在外。
港府財政司副司長 黃偉綸:「駕駛這個太空艙,境外一般由空軍擔任,香港我們沒有空軍,(港警)飛行服務隊不算。」
只剩下最後2個,負責在太空中進行各種探測和實驗的「載荷專家」,也就是台灣稱為「酬載專家」(Payload Specialist)的名額,才開放給香港與澳門學者,與中國大陸境內所有專家學者共同角逐,競爭之激烈,恐怕將是前所未有。
港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 孫東:「應該說競爭是很激烈的,我相信只要我們推薦足夠數量的候選人,那麼香港最終入圍的機會還是有的。」
香港航天學會會長 雷健泉:「我估計可能是幾千人才可挑選到一或兩個。我想一名的機會還可能有少許,兩名就很困難。」
除了開放給港澳的備選太空人名額特別少之外,參選條件上也極為嚴苛。
有意角逐太空人名額的,除了要有博士學位,以及3年以上的醫學、天文學或是心理學等專業經驗外,「愛國愛黨」更是重點要求。而且不但是申請者本人得愛國,連家人也全都得真心擁護「一國兩制」,就像香港特首李家超以「振奮人心的大禮」,表達對中央的感恩戴德。
香港特首 李家超:「我感謝國家對香港科研的支持,和香港青年的關心,也鼓勵社會各界藉此機會,多加認識國家載人航天工程的豐碩成果。」
澳門民航局局長 陳穎雄:「作為國家的一部分,澳門能夠、也有能力參與這個項目,非常榮幸,對我們來說也有特別的意義。對年輕人來說,也是很大的鼓舞。」
選拔條件要求得年滿30到45歲,而且不接受沒有業界經驗的博士生,對港澳年輕一代來說,並不友善。
香港科技大學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學系副教授 于宏宇:「現在的條件學生是無法報名,那麼如果放寬的話,比如說博士第三、第四年,那就很多學生願意去報名。」
澳門科技大學月球與行星實驗室主任 張可可:「還有一個可能性,參與人數不是很多,因為畢竟他需要強壯的身體。」
港澳兩地現在已陸續啟動初選招募,香港報名期限到本月27號,並採用「人海戰術」,直接把初選入圍者,交由北京當局進行後續的培訓與挑選。
港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常任秘書長 麥德偉:「報名完結後,我們會做些跟進工作,包括安排合乎基本資格人士,會做身體檢查等,往後選拔工作會由內地有關方面進行。」
澳門的報名時間則比較短,本月17號就會結束,同時採「萬中選一」策略,透過初選、複選、定選3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會淘汰。
澳門民航局局長 陳穎雄:「最終會選出一位代表,代表澳門區進入(全中國大陸的)培訓。」
整個第四批後備太空人的選拔工作,預計需要一年半左右的時間,但何時能登上太空,則仍未可知。
在全球太空旅行正飛速發展的當下,太空人與太空經驗已逐漸商業化,不再遙不可及,儘管如此──
澳門科技大學校長 李行偉:「這個不是經濟價值,是能夠有機會參與歷史性、世界級的航天(太空)工程,對任何有志於科學的年輕人都是一種挑戰及鼓舞。」
對於計畫今年底建成低軌道「天宮太空站」的中國大陸來說,太空人與太空任務,仍是科學研究能力與成果的最佳展示台。
中國大陸太空人:「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
這個「國家榮譽」的戰袍,也開始向香港、澳門招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