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益與動物生命價值之間,有些人做了不同一般的選擇。加拿大山區的北美馴鹿過去因為人類捕獵、破壞棲地,數量急遽下降。一位原住民放棄原本賺錢的石化業工作,住到山上擔任懷孕母鹿保護區巡守員,9年來復育有成,讓附近山脈區的馴鹿數量增加三倍。在德國,農業部也懇請農民們割草整地前先緩一緩,不少志工清早起床,到長草堆中找出躲藏的幼鹿,以免牠們死於割草機下。這每年能拯救6千頭幼鹿的計畫,花費德國農業部300萬歐元,採購無人機與熱顯像儀。
母馴鹿帶著小鹿安然覓食,這樣的畫面9年前還非常難得一見。2013年,加拿大聖約翰堡這塊保護區附近的最後一頭馴鹿,跌進採煤礦的豎井淹死,而整個大克林札山脈區域,當時只剩38頭北美馴鹿。加拿大政府曾採取獵殺野狼以保障野生北美馴鹿的政策,但遭生態學家批評,因為北美馴鹿大量消失的起因,其實是人類。白人移居至此,趕走原住民,失去土地的原住民依靠獵食馴鹿維生;接下來又有大規模石油開採、砍伐森林牟利,馴鹿棲地被大量破壞。有原住民血統馴鹿監護人葛蒂耶,曾經也是石油業員工。
加拿大馴鹿監護人 葛蒂耶:「以前我也在油氣業工作,你也曉得許多這類員工坐著開採資源的事,所以(現在)我參與完全相反的事。晚上睡覺前我清楚知道,我對(保護生態)有貢獻的,對吧?從前我只是把錢放進某某石油或天然氣公司的口袋,與那些人合作而已。」
現在她的錢少了、事多了,還要輪班離家住在高山上。懷孕馴鹿保護區有很多勞力工作,包括巡邏、餵養、整修保護區圍欄等。孕鹿圈養計畫並不容易,從其它棲地捕捉到的懷孕母鹿被運來這裡,圍籬外有電網阻擋狼與熊,地上有可吃的草與地衣。
讓母鹿們在這個人類保護下的產房安心待產,懷孕生子,直到小鹿夠強壯能夠放歸山林。
加拿大馴鹿監護人 塔文:「沿著圍欄走大約有1.5公里,所以我們要走在圍欄內,距離夠近才能一直審視這地理圍欄有無任何損壞,可能是倒下的樹,或者圍籬本身材料岔出的東西,任何棍子或尖銳物,現在雪融後都看得見。」
換工作是因為換了價值觀,葛蒂耶拾回原住民的使命感,從消費自然轉為保護自然。
加拿大馴鹿監護人 葛蒂耶:「過去兩年,我們放生到野外的小犢子們,並非只是被狼和熊吃掉,實際上他們也有存活留在這裡的,其中有些現在正在附近繁衍後代,這實在很美妙。」
如今9年過去,這地區的馴鹿總數從38隻成長3倍,有114隻。
加拿大馴鹿監護人 葛蒂耶:「能夠保存它(生態)而且直接成為其中一分子,是我最欣慰的,這讓工作不只是工作,是種機會。」
德國救鹿志工 努曼:「拯救小鹿是要用心的事情,把小鹿帶離致命危險,那是種滿足感。」
沒薪水還要起個大早,志工們得在農民開始砍草整地前,操作無人機,利用搭配的熱顯像儀找出小鹿位置,再帶著大網與箱子去把小鹿從長草堆中撈出來。母鹿一年一胎,幼鹿能存活首先得靠媽媽藏得好。整片高過人腰部的野草,在母鹿眼中是絕佳躲藏地點。
德國救鹿志工 努曼:「小鹿出生的頭兩周還沒有逃跑本能,只有躲避的本能。幼鹿幾乎沒有氣味,用狗來找成效有限。」
在使用無人機救援前,每年上千小鹿死於割草機。德國農業部迄今砸下約300萬歐元購買無人機與熱顯像儀,現在德國每年能有6千隻幼鹿獲救。
動物生命優先於獲利,從救援動物的工作中感受到生之喜悅,體會人類也是自然中的一份子。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