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巴黎凱旋門,近兩百年歷史,2018年還挺過黃背心抗議破壞,如今又呈現新面貌在世人眼前,那就是被藝術家給包起來了!擅長以環境藝術(Environmental Art),將世界地標用布料包覆起來,已故的保加利亞藝術家克里斯托‧賈瓦切夫(Christo Javacheff),與妻子兩人曾將德國國會、巴黎新橋通通打包,而夫妻倆生前最期待的,就是有朝一日能打包凱旋門,但獲得法國政府許可後,遇上疫情爆發,開工延宕一年,賈瓦切夫卻在去年5月與世長辭,無法親眼看見他最心動的作品。如今是由他的姪子繼承遺志,幫他完成夢想。
香榭麗舍大道西側盡頭,壯麗的巴黎凱旋門,見證法國百年歷史,近期這棟巨型古蹟,進行一項大工程──大片的銀色布料,將凱旋門整個「打包」起來,工程人員小心翼翼,將工具用繩索傳遞,天公作美,給了巴黎一個晴朗好天氣,陽光灑在布料上折射出光輝,吸引不少市民駐足圍觀。
美籍法國巴黎居民 :「我真的非常興奮,我很早就來了,聽了一些現場的訪問,本來大家參觀兩分鐘就會下來,現在要幾小時了吧!」
戴高樂廣場標誌後方,凱旋門變身整片銀白,這一切,出自已故的保加利亞環境藝術大師克里斯托‧賈瓦切夫(Christo Vladimirov Javacheff),最早源自1962年的發想──包裹凱旋門。
已故保加利亞環境藝術大師 克里斯托‧賈瓦切夫 (2020) :「我是個藝術家,完全不講理、不負責任,百分之百自由。」
滿頭白髮,卻對藝術超級熱血的老人家,站在他位於紐約的工作室屋頂上,對於「環境藝術」每天都有突發奇想,賈瓦切夫1935年出生於保加利亞,為了逃離極權體制,21歲來到法國巴黎,邂逅了與他同年同月同日生、但出生地在摩洛哥的珍妮‧克勞德(Jeanne-Claude),兩人對「包裹」這件事情有獨鍾,婚後在世界各地,擦出不少火花。
擅長以布料織品包裹著名地標,1985年兩人將塞納河畔古老的巴黎新橋,以布料全部打包,1995年柏林國會大廈,是夫妻倆與德國政府斡旋24年的成功之作;2005年紐約中央公園,以7503個橘黃色布料和鋼架組成,宛如一條金色河流;創作的初衷,是想讓民眾觸摸到藝術,所以作品不收門票,也不接受廣告贊助,全部自掏腰包,而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打包巴黎凱旋門,而珍妮‧克勞德於2009年過世後,賈瓦切夫仍堅持這個夢想。
已故保加利亞環境藝術大師 克里斯托‧賈瓦切夫 (2020) :「我從來都不相信,能得到這項許可。」
直到龐畢度中心找上門來,想為2020年的包裹藝術展,進行一場宣傳。
已故保加利亞環境藝術大師 克里斯托‧賈瓦切夫 (2020) :「館長布利斯坦先生跟我說:『我們想在這裡做點什麼。』我看著他說:『我在巴黎啥都不做,除非讓我打包凱旋門!』」
一筆一畫,勾勒出他心目中的完美藝術品,手上拿著銀藍雙色的可回收聚丙烯織物,是他選中的凱旋門外衣,賈瓦切夫在生前最後專訪中,埋首於這項計畫,不過當法國政府批准後,遇上疫情爆發,讓開工日整整延宕一年,更讓人難過的是,賈瓦切夫等不到這一天,去年5月,他在紐約工作室與世長辭,享壽84歲,如今計畫成真,全靠姪子代為完成。
賈瓦切夫姪子 弗拉基米爾‧賈瓦切夫 (Vladimir Yavatchev) :「我最大的挑戰,就是克里斯托不在這裡了,我想念他的熱情、他的批評和活力,這一切對我來說,真的是最大挑戰。」
高度近50公尺凱旋門,要包的密不透風,得用掉2.5萬平方公尺布料,和3千公尺長的紅色繩索固定,(07-0014)過去幾個星期,都在忙著將凱旋門上的細膩雕刻,以金屬支架包覆保護。
工程人員 :「因為建築被列為歷史古蹟,所以要整個做金屬支架,預防雕像、屋頂裝飾被損毀。」
這項計畫需要1400萬歐元、約合台幣4.6億元經費,將透過出售賈瓦切夫的手稿、比例模型和其他作品支付,「打包凱旋門」將在9月18日到10月3日開放參觀,遊客將能夠像往常一樣登上瞭望台,踩在布料上,俯瞰巴黎之美,是賈瓦切夫的創作初衷。
已故保加利亞環境藝術大師 克里斯托‧賈瓦切夫 (2020) :「我真的很期待看見、到現場去,我們不能擁有它、不能買它,這是免費的,這象徵著時間的當下,絕對不會被平庸化。」
雖然賈瓦切夫已經離開,但他生前最期待的作品,正在巴黎市中心、凱旋門上,與世人訴說著他的夢想,帶來藝術的無價體驗。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