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靜岡縣熱海市因梅雨引發嚴重土石流,目前仍有20多人失聯,死亡上升到5人。官方迅速介入調查,初步估算坍方泥沙量高達10萬立方公尺,其中一半的土石量來自坍塌起點的人工填土區;雖然尚未確定走山的真正原因,但外界一致認為,填土區擴大了災害影響。目前已過了救援黃金72小時,但搜救隊仍不放棄希望,全力清淤尋找生還者。
泥濘中,屋倒車毀,自衛隊、警消或徒手或用工具,忙著在倒塌的屋瓦堆中清出淤泥,希望能聽見、看見等待救援的受困者。
母親失聯居民:「怎麼會想到發生這種事,我準備去家裡附近找找看。」
親戚失聯居民:「不敢相信啊,很難過,當然最希望人還活著啊,就算真的發生壞事,也希望能趕快找到,趕快幫他解脫。」
妻子失聯居民:「因為我當時不在家逃過一劫,但我老婆在家,快點找到人吧。」
時間一點一滴流逝,眼看生存率黃金72小時就到了,不只搜救隊焦急,越來越多倖存的居民也開始守在現場,只盼奇蹟發生。
靜岡縣熱海市市長 齊藤榮:「這個鎮上居民來來往往,在這樣的災害時候,確認失聯者下落的難度相當高。」
梅雨一連多日,讓靜岡縣熱海市3號發生嚴重土石流,對照今年1月與災後空拍照片,可以發現城鎮開發等於將山體一分為二,土石正是依著人口活動區滑動;如果同步擺上原有屋舍,更能看出越熱鬧區域受創越深,山間溪床的防砂壩也完全擋不住土石。
靜岡縣知事 川勝平太:「泥水就是從這個地點宣洩而下,我們了解到伊豆山含水量非常高,加上梅雨下得又久,山體無法吸收更多水,『填土』因此一口氣滑動,加大了災害程度。」
在人命第一的任務之外,中央與在地政府同時展開調查,更多細節一一曝光。
地盤工學專家 安田進:「從道路寸斷這點來看,土沙應該是從這裡開始崩塌,這裡就是起點。」
雖然還不能確定因果關係,但各界都將矛頭指向人工填土。根據國土地理院記錄,1970年代土地開發前,原始樣貌有一處深色陰影,為山谷地型;2017年時山谷被填平,豐富的地下水無處可去,全都累積在沙土底下。
地盤工學專家 安田進:「地下積水位升高後會產生浮力,就容易滑動,地盤不安定後填土就崩裂,最後造成土石流。」
根據災害範圍試算,這次坍方的沙土達到10萬立方公尺,若以事發河川流域推算,滑動土石量應約為1000立方公尺,最終崩塌量等於100倍之多;而換算整體面積後發現,填土區流失的土石就佔了5.4萬立方公尺,足以證明填土擴大了災害程度。
地盤工學專家 安田進:「從填土區為起點崩坍,再加進中途山谷的泥土,土石量越滾越多,引發了下游區的災害。」
伊豆山地區的滿目瘡痍,也是西日本人才經歷過的慘痛經驗。2020年夏季,九州地區因梅雨鋒面滯留,暴雨成災,超過80人死亡,其中以熊本受創最深,日本稱為「令和2年7月豪雨」。
熊本縣球磨村副村長:「為了確保住宅地的安全,整體土地必須抬高。」
災區之一的這座村子,雖然村民向心力高不願離開,但聽到重建得花5到10年,原本8成的返鄉民調瞬間只剩2成,倦鳥不願歸巢,村落命運岌岌可危。再將時間往前推,2018年,同樣是梅雨致災,「平成30年7月西日本豪雨」,災情集中廣島、岡山,超過200人死亡。
受災居民:「前面這邊以前都是房子,結果全被沖走,大概有6棟吧。」
看著進度緩慢的防洪設施工程,無奈不知何時才能重返家園。根據民調,多數受災居民在防災工程完善前,不敢冒然返家;然而重建之路漫長,削弱了民眾的思鄉情,人口嚴重外移且難以回流,即便災區復興後,地區發展與經濟也將受到重創。近年日本幾乎每年發生致災性暴雨,這恐怕使嚴重的城鄉差距更加惡化。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