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疫情衝擊,全球各大交響樂團都取消演出,但被稱為「最強發電機」的天才指揮家【亞尼克】,卻沒有鬆懈。他從三月開始率領費城管弦樂團,在沒有觀眾的演奏廳中,做網路"零收費"串流直播公演,第一場創下70萬人次觀賞紀錄。截至上周為止,已經舉行五場線上公演。他也力行戴上口罩,為明年的演出努力排練。而且這位當紅炸子雞不忘本,20年來和他發跡的「蒙特婁大都會管弦樂團」維持親密的合作關係。這個地方二軍樂團,在他領軍下發光發熱,如今更成為紀錄片主角。加拿大導演跟隨樂團記錄他們征服歐洲的過程。電影另一個可觀之處是亞尼克化身導覽員,帶領觀眾品味七個歐洲頂級音樂廳,絕對是觀賞這部紀錄片的額外紅利。
樂團演奏《謎語變奏曲》,這是英國作曲家艾爾加在1899年完成的作品。變奏曲靠的是豐富創造力將固定旋律千變萬化,就像將冰箱僅有的雞蛋與洋蔥變出一桌美味料理。而相同曲目,日復一日的演出,不正需要這樣的演繹功力。
紀錄片《指揮巨星亞尼克》:「曲子最後的部分要像心跳,逐步偏離常軌,即便如此,仍有一個不變的核心,就像《悲愴》收尾的狀態…」
紀錄片《指揮巨星亞尼克》:「這些年,我們重新演繹了許多樂曲,由於亞尼克很有主見,概念明確,因此需要重新進行一番詮釋。」
亞尼克是誰?相信古典樂迷應該不陌生。他是曾經來台三次、全球最炙手可熱的指揮家亞尼克·聶澤-賽金。2010年,年僅35歲時就當上美國五大管弦樂團之一──費城管弦樂團的音樂總監。
不過在這部紀錄片中,他所指導的樂團不位於美國費城,而是在加拿大蒙特婁。
紀錄片《指揮巨星亞尼克》:「我們是蒙特婁大都會管弦樂團。」
蒙特婁大都會管弦樂團,是一個相對而言年輕的樂團。它在1981年成軍,初衷是讓蒙特婁音樂學院畢業即失業的年輕樂手有工作。只是,蒙特婁早就有一個曾由祖賓·梅塔掌舵六年的交響樂團。一個城市要養兩個樂團,很燒錢,自然不容易!
紀錄片《指揮巨星亞尼克》:「(1987年一月)由於被加拿大藝術委員會再次拒之於門外,樂團不得不忍痛取消演出...」
創團第一年,樂團發不出薪餉,而它吸納的樂手被視為是二軍,甚至三軍,大多不是小小年紀便鋒芒畢露的少年英雄。
紀錄片《指揮巨星亞尼克》:「我認為自己的資質平平,恐怕難以成為出色的鋼琴家。」
紀錄片《指揮巨星亞尼克》:「我年輕時酷愛彈吉他,那是呼喊『愛與和平』的青春時光,當時對古典樂一無所知。」
成軍前20年,為了生存,樂團經常無酬演出。至於場地,公園、體育館、大學裡的視聽室,再爛的場地,他們都沒得挑剔。此等死撐的狀態一直到2000年出現轉變。
紀錄片《指揮巨星亞尼克》:「在此,容我為大家鄭重介紹,大都會管弦樂團的新任指揮亞尼克.聶澤-賽金…」
紀錄片《指揮巨星亞尼克》:「打從我十歲開始,這就是我夢寐以求的工作。」
當時,亞尼克年僅25歲。20年過後,在他豐沛的想像力與能量領導下,蒙特婁大都會管弦樂團早已非昔日的吳下阿蒙。
紀錄片《指揮巨星亞尼克》:「1、2、3...。」
紀錄片《指揮巨星亞尼克》:「跟著亞尼克巡迴演出,隨時讓人感到無限驚喜。指揮上有他,大家目標堅定,總會產生最強大的能量,近似一種靈魂深處的共振...」
亞尼克在樂團成立35週年時,決定帶領樂手征戰歐洲德、荷、法連續七場歐洲巡演。紀錄片一路記錄了他們長達一年的訓練、籌備,以及正式上路的過程。
紀錄片《指揮巨星亞尼克》:「我們來張自拍如何?大家合影留個紀念,留下這次世界巡演的身影。」
而在舟車勞頓之間,紀錄片呈現出亞尼克與多數年紀能當他爹娘或兄姊的團員之間的濃郁情感,導演更費時四年,將樂手們的準備與心聲一一收錄。
紀錄片《指揮巨星亞尼克》:「如果妳在2001年對我說,『喬瑟琳,總有一天我們會去巴黎演奏…』。『沒有不可能』,這話說的真對。」
《謎語變奏曲》,是艾爾加根據身邊十三位好友的個性所譜出的不同變奏,彷彿是他用樂音描繪出的好友肖像畫。在亞尼克的引領下,有如家人般的樂手們,奏出蒙特婁大都會管弦樂團獨特又和諧的「謎語」。這是一個邊緣地帶的「魚腩部隊」征服歐洲高大尚的勵志故事,用天籟樂音化當下為永恆。
紀錄片《指揮巨星亞尼克》:「所有音樂家,一生都在調整自己的演奏方式,除卻天時、地利之外,『人和』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嗎?答案是肯定的。這場世界巡演就證明了一切...」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