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AR獨角獸跌落神壇?消費性市場挑戰大

記者 Focus360 俞璟瑤 報導
發佈時間:2020/06/27 22:00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宅經濟,帶動虛擬實境設備商機,預計AR VR裝置今年的出貨量有望增加29%。但消費者取向AR裝備的發展,卻不如預期中順利。獲得Google還有阿里巴巴集團的青睞的AR獨角獸Magic Leap,今年一度傳出要裁員上千人,儘管因為救命資金即時入注暫時脫困,但也宣布未來裝置要發展成企業導向。當初消費者導向的AR裝置,號稱要利用頭戴裝置取代電腦跟手機螢幕,融入使用者的生活。但頭戴裝置的電力只能支撐不到四小時,重量也不算輕,加上沒有殺手級的應用程式,銷售量始終不如預期。不過專家認為,隨著5G網路普及,消費者導向的AR產品還是很有發展潛力。

軟體開發公司業者:「幫大家更新一下新冠病毒的數據。」

 
 
佩戴上頭戴裝置,地圖在眼前的地板上攤開,跟隨手部的裝置移動,病例變成柱狀圖,各國的疫情狀況一目了然。
 
軟體開發公司業者:「我們可以看到南韓以及伊朗、義大利,可以看到他們有多少病例,還能跟中國大陸其他省分做比較。」
 
軟體開發公司,把原本平面的數字立體化,讓這些圖表出現在周圍身歷其境,靠的就是AR技術以及頭戴裝置 Magic Leap 1。
 
 
Magic Leap這間公司不見得耳熟能詳,但這一個鯨魚躍出水面的模擬,還有手中的這頭大象,彷彿童話一般的模擬概念影片,讓人印象深刻,對AR充滿了無盡的幻想。也讓Magic Leap才成立5年,估值就達到45億美元。吸引包括GOOGLE 阿里巴巴 摩根大通等,投注26億美元融資。
 
記者:「阿里巴巴(對Magic Leap)注資7.94億美元,可說是史上最高的C輪融資。」

儘管大量資金入注,但是當微軟在2016年,推出第一副AR頭戴裝置Hololens。被稱做史上最神秘科技公司的Magic Leap,還是只聞樓梯響,在投資人幾乎要等到失去耐性,頭戴裝置Magic Leap 1終於在2018年上市。
 
華爾街日報記者 史騰:「小小迷你版的詹姆斯出來了,沒關係喔!小恐龍! 」

媒體記者爭先恐後地展開測評,確實對Magic Leap1的表現感到驚艷,不少虛擬跟現實互動,表現相當自然,認為是市面上表現最好的AR裝置。
 
華爾街日報記者 史騰:「跟微軟的Hololens還有部分手機板的AR相比,Magic Leap的科技表現是我見過最棒的。可以融合數位以及實體。這些是真實的棋子對吧! 」

部分缺點卻也凸顯出Magic Leap難以殺出重圍的原因。
 



科技新聞網站記者:「Magic Leap1的視野只有50度,一般VR頭戴裝置視野平均有110度。所以你如果站在一個,到處都充滿虛擬元素的房間,你一次只能看到一部分的東西。」


不過最大的缺點,恐怕就是現實跟理想差別太大,從翻身的鯨魚到辦公室裡收電子郵件的模擬影片,都跟實際上Magic Leap1的效果差很大。效之外,眼前影像恐怕很難想像就是那隻彷彿在眼前翻騰的鯨豚。批評聲浪相對更強烈。
 
視覺特效公司創意總監 史陶:「微小國度是一部自然歷史紀錄片,能在你的客廳、臥室、廚房展開。故事在你身邊發生。」

 
儘管跟包括BBC的生態紀錄片,還有不少藝術活動結合,但Magic Leap1當初的設定是給一般消費者使用,實際應用的層面卻不夠廣泛,很難引起一般消費者的興趣。
 
華爾街日報記者 史騰:「但這2300美元的頭戴裝置,絕對很難讓大眾接受。不論是實質上,還是造型風格都很難接受。」

要滿足大眾的期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也使得Magic Leap1銷售慘澹,只賣出6000台,跟一開始立下的百萬銷售完全是天壤之別。今年初就傳出公司有意出售,甚至宣布大規模裁員消息,震驚科技業界。
 
記者:「他們也宣布將放棄消費者向的研發,而是由企業向研發取代。在這之後一個月,五月份他們宣布成功募資3.5億美元,不需要裁掉這麼多人。但就在幾天前宣布他們的CEO兼創辦人遭到撤換,這對一間公司來說可不是什麼好預兆。」
 
被市場寄予厚望的Magic Leap,讓外界質疑是不是騙局一場。其他消費者目標導向的AR裝置,不少也難逃消失的命運。
 
華爾街日報:「Bose還嘗試了很有趣的AR相關功能,我認為會是未來所有耳機都會有的功能。如果我在我的太陽眼鏡上輕敲兩下,在導航模式時它會利用我手機的GPS,以及我眼鏡上的感應器,來確認我是不是在尋找什麼特別的地標。而且為我解說,甚至還會為我找尋附近的人氣餐廳。」

2019年初推出時尚AR眼鏡的Bose,獨特的聽覺AR概念,一度引起話題,但推出才半年就暫停相關支援,今年六月更宣布停止AR研發。
 
Google眼鏡使用者:「好的眼鏡! 」


掀起智慧眼鏡熱潮的GOOGLE,算是消費者向AR頭戴裝置最熟悉的案例。不過從2013年推出之後,不但沒有席捲全球,反而銷聲匿跡,還被認為是Google最失敗的產品之一。
 
科技網站記者:「有很明顯的原因,所以才都沒有人戴著AR眼鏡。因為這些(裝置)選擇不是不舒服就是太昂貴,而且大部分的視野都很受限制。就像透過窗戶往外看,而不是改變你看到的世界。」
 
受制於網路速度,還有當時的軟硬體研發,當時號稱要取代手機螢幕的Google眼鏡大卡關。但危機也帶來轉機,原本是以消費者為導向的Google眼鏡,在2019年轉型推出企業版,包括DHL 奇異 三星等等不少公司都利用智慧眼鏡,增加員工作業時的安全性以及效率。
 
農業機具製造業者 格莉克:「Google眼鏡讓AGCO成為更安全的公司,因為能讓兩隻手都執行作業。不論是在登上或走下機具,或是在現場執行任務。」
 
備受好評的微軟Hololens,銷售定位也是以企業為主,甚至搶下美國國防部的大筆訂單。

科技網站記者:「2018年微軟獲得美國陸軍4.8億美元的合約。利用成千上百的Hololens裝置,用於訓練以及在實際作戰情況下也能給予警示,海軍陸戰隊已經利用這個裝置在展開模擬訓練。」
 
但這樣的應用層面還是有限,專家認為科技業者太過重視硬體的開發,沒有看到消費者的需求,導致AR裝置沒辦法真的深入人心。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研究員 赫旭馬:「要商業性銷售必須要發展出殺手級的App,我們一定得發展出殺手級的App。沒了這部分AR裝置不可能飛速提升。要研發出這種App,要找出一些功能是AR才能執行,其他技術無法達成的。」
 
目前的AR裝置最致命的缺點,就是沒有凸顯出AR價值的應用程式。不過比起六七年前,虛擬實境以及人工智慧的技術,早就不同於以往。也因此專家很有信心,認為像Google Glass這種智慧眼鏡,如果要回歸消費者面向,要讓一般大眾都能接受也不是沒有機會。

科技網站記者:「Google助理發展越來越好,利用語音操控穿戴裝置,現在的表現絕對比當年2013年好的多。」
 
而且因為疫情期間,需要保持社交距離,除了能玩遊戲打發時間,還能藉由虛擬功能進行研發以及商品展示,AR VR裝置的優勢快速展現,預估今年的出貨量有望增加29%。有消息指出在VR市場闖出一片天的HTC,積極投入AR領域。蘋果也傳出將在明年推出AR眼鏡,有望帶起新一波智慧眼鏡的風潮。

科技網站記者:「外界預測蘋果眼鏡應該會採用,我們很熟悉iOS簡化版的介面,會讓我們想起Apple Watch。但不是實際的觸控操作,而是改由手勢或是語音操控。」
 
尤其未來5G網路的逐漸普及,將大幅推升虛擬裝置的表現。高盛也看好AR和VR產業,認為在2025年商機將達到800億美元。預熱好久的AR裝置戰火,才正要準備開打。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2024史上最熱一年◢

👉地球發高燒台灣未來冬季恐歸零?

👉半顆高麗菜破百,極端天氣惹禍

👉這4電器吃光荷包!教你省電祕訣



#AR#Magic Leap#擴增實境#GOOGLE#APPLE#智慧眼鏡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137

0.0559

0.1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