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打斷或是改變了我們的正常生活,像是原本要在三月底舉行的台灣國際兒童影展被迫取消,不過,為了讓影迷,無論年紀大小都能關心世界時事,主辦單位變則通,和「公視+」影音平台合作,將實體放映改成線上影展,而原定出席的國際影人也利用網路傳遞他們的理念與問候,其中開幕片描述在1989年的東德,12歲少女費琪為了與好友蘇菲重聚,展開驚險冒險,而兩人再見的那一天,更成為重大歷史事件的見證。
您讀書時期待開學嗎?至少這部動畫的主角費琪巴不得趕快開學,因為開學代表終於能見到閨密蘇菲,日子不會再無聊。
動畫《再見的那一天》:「蘇菲明天就要回來了。」
動畫《再見的那一天》:「但是開學了,蘇菲卻沒有回來。」
動畫《再見的那一天》:「報告老師,同學全體到齊,除了蘇菲沃莫。」
動畫《再見的那一天》:「有人知道她去哪裡了嗎?」
動畫《再見的那一天》:「發生什麼事呢?」
動畫《再見的那一天》:「蘇菲只是耽擱了。」
類似情況在冷戰時期很常發生,台灣當時叫做「投奔自由」,而本片的故事背景就設在二十世紀末意義非凡的那一年。
動畫《再見的那一天》:「故事發生在1989年的夏天,我的摯友蘇菲前往匈牙利渡假。」
選擇到匈牙利渡假,關心時事的人一聽肯定覺得另有蹊蹺,因為匈牙利的共產主義政黨五個月前才宣告放棄執政,但費琪年僅12歲,對於這波東歐劇變懵懵懂懂。
動畫《再見的那一天》:「喂?」
動畫《再見的那一天》:「費琪?」
動畫《再見的那一天》:「蘇菲,你在哪裡?」
動畫《再見的那一天》:「還在匈牙利。」
動畫《再見的那一天》:「你什麼時候回來?」
許多嚮往自由的東德人,就和蘇菲的母親一樣,利用匈牙利開放奧匈邊境的機會,假道匈牙利前往西德。事實上,民主浪潮也同時在東德幾個大城市,包括費琪生長的萊比錫,從地下走向公開。
動畫《再見的那一天》:「突然之間,大家都上街遊行。」
動畫《再見的那一天》:「小尼,不要跑。」
動畫《再見的那一天》:「大家為了自由與開放邊境而上街示威。」
動畫《再見的那一天》:「我們每周一齊聚一堂在這座教堂裡...」
這部2020台灣國際兒童影展開幕片的兩位導演,剛好一位出生於前西德,一位出生於前東德,而在1989年時,他們恰好都是27歲的青年。
導演 萊夫庫庫拉(Ralf Kukula):「1989年我和朋友一起參加了街頭示威,所以很自然地,我想製作一部記錄我部份人生的影片。」
「台灣國際兒童影展」原訂三月底舉行實體放映,卻碰上新冠肺炎疫情而取消,主辦單位於是和「公視+」影音平台合作,改以線上影展的方式舉行,而國際影人也改為隔空與影迷相見。
導演 馬提斯布魯恩(Matthias Bruhn):「這裡是我們的工作室,可以看到這裡空無一人,因為大家都在家辦公,大家可能也是因為防疫關係而在家觀賞這段影片。」
動畫《再見的那一天》:「我們代表人民。」
動畫《再見的那一天》:「而我正好身處其中。」
動畫《再見的那一天》:「我們代表人民。」
動畫《再見的那一天》:「你曉得你這樣有多危險嗎?不只你自己也對我們全家人。」
導演 馬提斯布魯恩(Matthias Bruhn):「主人翁費琪爭取的是開放邊境,還有包容與自由。」
而理解與包容正是本屆兒童影展的年度主題,這個主題呼應在資訊爆炸的「i世代」下,網路社群壁壘分明,阻礙不同同溫層相互理解與溝通的現象。
紀錄片《小小獵人》:「我不認為打獵真的殘忍,你獵殺自由自在生活在野外的動物,而市場販賣的肉品也來自死掉的動物,但牠們不住在大自然中,牠們從未擁有自由。」
導演 伊莉絲葛洛柏(Iris Grob):「希望大家看完後,能進行討論,食用從大自然取得的肉,和食用從市場買的肉有什麼差別,或是該不該吃肉。」
主辦單位因此選擇以「理解與包容」作為年度主題,希望開啟大小觀眾多元思考、對話與交流,並且鼓勵小朋友擁有不同的世界觀。
紀錄片《我還小,但我能改變世界》:「大家好,我為兒童成立了一間銀行,這些孩子正在拿垃圾過來回收,女孩們幫忙秤重,付錢給他們。」
紀錄片《我還小,但我能改變世界》:「我賣了我的畫,然後用那筆錢,去買糧食和被單提供給街友。」
小小孩也能擁有改變社會的力量,那麼開幕片中,生活在1989年東德的費琪,她想爭取移動與旅行的自由,又能否成功?
動畫《再見的那一天》:「只是想帶小尼去找蘇菲?你知道他們在邊境對多少人開槍嗎?」
正如導演說的,這不只是一個歷史故事,更是一個深具普世性並與當今時事相呼應的故事。
動畫《再見的那一天》:「我偉大的冒險就此展開。」
動畫《再見的那一天》:「我們代表人民。」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