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過去七十多年,家園都是戰場,那還有沒有做夢的權利,就像畫面中這群加薩青年,他們熱愛衝浪,只要戰火停歇,就去衝浪,儘管以色列禁止加薩進口衝浪板,他們拿木板自製衝浪板、或是走私、或是接受慈善人士餽贈,想盡辦法弄到衝浪板,去挑戰大海兇猛的巨浪、去突圍爭取自由空氣,去成就難能可貴的夢想。
衝浪,自由而奔放,對於畫面中的衝浪客來說,不只是超越個人意志,更具有抵抗進而突破外界限制的意涵,因為這裡是有「全球最大露天監獄」之稱的加薩走廊。
紀錄片 《我們在加薩停火時衝浪》: 「你們可以輕鬆地從埃及、西班牙或是歐洲哪裡過來,但我們跨不出這裡,真的,我們雖然住海邊,感覺卻像在坐牢。」
紀錄片 《我們在加薩停火時衝浪》: 「你看,海這麼大,我們卻只抓到半個罐頭的沙丁魚,(離岸6海浬的)海裡捕到什麼都不剩。」
然而,即使以色列與哈瑪斯小從互射火箭、飛彈示威,大到以色列窮兵黷武,儘管器材簡陋、以色列禁止進口衝浪板,這群衝浪客只要逮到機會,哪怕只是短暫停火,就會奔向大海。
紀錄片 《我們在加薩停火時衝浪》: 「今天的海很憤怒!」
紀錄片 《我們在加薩停火時衝浪》: 「沒有海灘,就不是加薩。」
紀錄片 《我們在加薩停火時衝浪》: 「它們是人們逃避現實的唯一出口。」
這部德國紀錄片聚焦在三個人的身上,首先是失去希望的中年漁夫、也是加薩衝浪祖師爺阿布艾亞博。
紀錄片 《我們在加薩停火時衝浪》: 「我們沒有希望,要是你覺得這裡有希望,請你指出來,讓我們去找,希望在哪裡?」
紀錄片 《我們在加薩停火時衝浪》: 「如果浪況好,那我一定要去衝浪,因為我可以晚點再工作。」
23歲的伊布拉辛,則背負著年輕世代的期望,家境優渥的他計畫前往夏威夷,學習製作與維修衝浪板,然後回到加薩成立衝浪俱樂部;但加薩人要申請美簽談何容易,他得前往埃及面試,每次入境光買通關卡人員就得奉上2千美金。
紀錄片 《我們在加薩停火時衝浪》: 「他們已經五次拒絕我的申請。」
不過至少只要有浪、只要停火,伊布拉辛就能衝個痛快;無論牢籠有形或無形,「不自由」也有程度、階級以及性別之分。
父親替女兒莎巴叫屈,莎巴從小在他的調教下有如水中蛟龍,英國衛報曾專訪過她。
紀錄片 《我們在加薩停火時衝浪》: 「有時我要姊姊一起來看我游泳和衝浪,她在岸邊看我,我看得出來她很哀傷,她今年16歲, 她不衝浪也不游泳。」
這部紀錄片拍攝時,莎巴已經15歲,和姊姊不同的是,她拒絕屈從於哈瑪斯加諸於女性的嚴格限制,並且獲得父親的全力支持,既然在岸邊衝浪會被取締,爸爸就開船載你遠離禁忌與不公。
紀錄片 《我們在加薩停火時衝浪》: 「準備發動『陸地攻擊』。」
當莎巴在小船上,脫掉父權主義下黯淡的長袍以及可能在海中會勒死她的頭巾,並在父親的把風下......
紀錄片 《我們在加薩停火時衝浪》: 「說『阿拉保佑』。」
莎巴一躍而入她最熱愛的大海,感受海的包容、慷慨與力量時,構成整部片最痛快、也最讓人動容的時刻,莎巴的輕鬆、專注與堅持,正是衝浪追求的自由。當面對海浪種種變化,學習從容地去應對、去行動、去做夢,如同大環境瞬息萬變中的為人處世之道。
紀錄片 《我們在加薩停火時衝浪》: 「等待一個能搖撼世界,吹走憂慮的雲朵的浪,日日等待這樣一個浪,不放棄夢想。」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2024年末運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