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雜誌》「未來城市」首次推出「天下城市治理卓越獎」今(11月15日)公布結果,雲林縣以兩座首獎、兩座優選,獲選「2023年度卓越城市」;高雄市則拿下四座優選,六都中表現最優。
為找出高齡少子化、數位轉型、氣候變遷等城市共同挑戰的解方,《天下雜誌》「未來城市」推出「天下城市治理卓越獎」,邀請縣市提名傑出專案,與其他地方政府分享經驗,推動城市間的標竿學習。
天下城市治理卓越獎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核心,分為「環境保護」「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三組;以執行效益、創新程度、可延續性及跨界合作等四大評估面向,經過三個月徵件及三輪評選,以考試院長黃榮村為首的專家評審團,最後從20縣市的215件專案中,選出20件得獎專案(含3件首獎、17件優選)。
其中,雲林縣和高雄市均有四件專案脫穎而出,為得獎最多的縣市。而雲林縣又以「虛實整合的守護者聯盟」與「ESG智慧農業創生示範場域」專案,分別拿下社會進步組與經濟成長組首獎,評審團決定將「年度卓越城市」殊榮頒予雲林縣。
嘉義縣與新北市各有兩件專案得獎,得獎數次高。嘉義縣的「不『蚵』能任務—繩奇活線」專案,也拿下環境保護組首獎。
地方治理打破都市化,非六都大獲青睞
從整體結果來看,非六都專案具有深刻地方問題意識,而獲評審青睞,成績甚至超越六都。這也反應台灣地方治理,正在打破「都市化等於進步」的傳統觀念。
例如,雲林縣的兩座首獎,都是因資源匱乏而激盪出的創新。計畫處、農業處合作的「ESG智慧農業創生示範場域」,是為解決農村人口老化與碳排,聯合農產養殖業農民一同投入科技、淨零雙軸轉型;「虛實整合的守護者聯盟」,則是因雲林境內缺乏醫學中心,消防局、衛生局與台大雲林分院等單位必須密切合作,而催生的成果。
擁抱科技、從負責到當責的公務員
台灣作為科技之島,不少縣市也尋求科技解圍。
例如環保組首獎「不蚵能的任務」,是嘉義縣環保局與台灣化學纖維公司合作,以獨家技術將上千噸廢棄蚵繩轉為環保布料,實現了循環經濟;高雄市四個獲獎專案中,更有三項高度導入科技,展現從重工業轉型科技城的決心。
其中,高雄市交通局「AIOT數據驅動 智慧交通心服務」專案相當前瞻,對於城市淨零有指標意義,亦能回應國際趨勢。
首屆仍聚焦硬體,期待提升專案影響力
第一屆參賽專案以醫療長照、地方創生、空汙、綠能、水資源保護為主,反應地方首長確實在設法回應高齡化、人口外流與環保永續議題;然而,今年掀起熱議的性別平權與交通安全僅四件專案投件,且影響範圍有限。整體而言,報名專案偏重硬體建設,少了軟體思維。
城市,是變革的最適行動單位,「天下城市治理卓越獎」使我們一窺縣市如何以有限資源、尋找特色出路,也展現了地方自治的新樣貌:面對全球性問題,22縣市不是行動的孤島,而是一個協同作戰的網絡;這不僅是一場尋找Best Practice的競賽,更是一場永續台灣的大挑戰。
完整獲獎分析與三項首獎專案報導,請參考未來城市網站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