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妙!《那時此刻》曝冷知識 「金馬獎」這樣來

記者 沈瑾暘 / 攝影 徐崑山 台北 報導
發佈時間:2016/03/09 19:23
最後更新時間:2016/06/29 09:35

▲(圖:《我們的那時此刻》 /取自《我們的那時此刻》粉絲專頁)

金馬導演楊力州,耗時2年多籌備紀錄片《我們的那時此刻》把過去50年來的台灣電影結合新聞時事,其中還有「金馬冷知識」包括金馬獎為什麼叫金馬獎?為什麼早期要辦在10月31日?導演說其實這部片本來是文化部為金馬50拍的,才會在金馬獎多加著墨。


從二秦二林到梁山伯與祝英台,50部經典國片集結成紀錄片還有一系列金馬冷知識,辦了許多以金馬為名的活動,包括金馬獎由來跟金色的馬毫無關聯,還有早期金馬獎為什麼辦在10月31日很多人可能也猜不到。

10月31日其實是蔣公誕辰,金馬獎肩負祝壽任務,地點原本在中山堂而且前幾屆金馬獎一開始就公佈得主,直到15屆才仿效奧斯卡賣關子,而17屆開始金馬主題曲誕生。

導演楊力州:「金馬50那年文化部希望有一部紀錄片執行,所以整個故事的確是從金馬獎開始,但是大部分人還是不曉得金馬獎是怎麼一回事,所以我覺得在這部電影的一開始的確應該讓大家知道金馬獎是怎麼來的。」

一系列金馬冷知識讓觀眾看完恍然大悟,目前《我們的那時此刻》好口碑持續發酵,票房直逼凱特布蘭琪的新片《因為愛你》,儘管是紀錄片卻因為「金馬獎」歷經半世紀,拉近各年齡層的距離也讓觀眾看電影長知識。

#我們的那時此刻#楊力州#金馬獎#知識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827

0.0460

0.1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