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傳統的歌仔戲藝術是不少人心中的回憶。Discovery頻道與TaiwanPlus合作,刻劃台灣經典歌仔戲團隊「明華園」,看當家台柱孫翠鳳與接班人陳昭婷之間,既為師徒又是母女的關係,在世代交替下,如何讓歌仔戲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
明華園總團成員陳昭婷:「我是陳昭婷,是明華園戲劇總團,第三代的孩子,我的父親是第二代掌團的團長,那母親是當家小生孫翠鳳。」
說起台灣歌仔戲,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1929年創立,至今已經有93年歷史的明華園,已經來到第三代接班。
和其他企業不一樣的是,明華園相當重視師徒關係,在陳昭賢以及陳昭婷的領導下,台灣歌仔戲傳承,有了嶄新契機。
明華園總團成員陳昭婷:「從小就是跟我父母一起,一個鄉鎮一個鄉鎮,一個國家一個國家表演,以前在我腦袋,全部都是戲曲的東西,包公啊,就是我那時候的小小腦袋,是這些歷史人物,完全不知道有卡通影片。」
從小看過的卡通屈指可數,童年都和劇團為伍,不被父母光環壟罩,陳昭婷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和媽媽孫翠鳳是亦師亦友的好關係,但想完成一齣歌仔戲,不只演員演技、唱功要到位,背後與道具組的配合更是重中之重。
明華園總團青年軍陳彥名:「大概有四萬多件的道具,所謂的道具管理,我們就是要看角色需要什麼道具,把這個東西陳列出來。」
後台琳瑯滿目的服裝,各種各樣武術道具,讓演員在上台前能快速拿到,每次開演都像是在與時間賽跑。
明華園總團青年軍陳彥名:「我們也要邊記台詞、邊記動作,然後也要邊記我們的道具,我們就是隨傳隨到,道具只要出了什麼問題,我們演員身分馬上放下,我們先來處理道具。」
明華園當家台柱孫翠鳳:「以前的野台呢,它就在路邊表演,而且我覺得它很不入流,也沒有佈景也沒有道具,以前我剛進去,他們用的化妝品是非常簡陋的,聽說最早是用,畫斑馬線那個白粉,就塗在你的臉上。」
從傳統的野台,到創新戲劇型態,歌仔戲要世世代代,持續在世界舞台發光發熱。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