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爆發缺電危機,儘管官方宣稱短期缺電不難緩解,但為了達成節能減碳的「雙碳」目標,「能耗雙控」政策已難回頭。分析多認為能源結構持續調整下,中國未來限電甚至缺電恐成為常態。
● 短期缺電可緩解?
中國20個省分相繼祭出限電限產,東北地區9月下旬更因為缺電觸發「拉閘限電」,嚴重影響居民生活。即使步入「十一」長假,製造業幾已停工,已27年未缺電的遼寧省,仍出現電力缺口。
官媒中國新聞周刊4日引述多名專家指出,東北限電其實與中國施行已久的「能耗雙控」政策無關,東北上半年的經濟增速比其他地方慢一些,完成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指標沒什麼困難;限電原因只有一個,就是電力供應不足。
東北「拉閘限電」引發關注後,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已提出全力增產增供煤炭6舉措試圖避免再發生。
中國其實不缺煤炭,東北缺電主要是煤炭供給出問題,分析多認為在官方大力調控下,缺煤短期應能緩解,再加上電力「應發盡發」,總體供電仍堪負荷。
中國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負責人此前稱,預計今年冬季全國發電總裝機將達到24億千瓦左右,比去年同期增加約2億千瓦;「目前全國最大發電能力能夠保障最高用電負荷需求」。
● 能耗雙控回頭難
儘管北京中央下令東北要堅決做到「限電不拉閘」、「限電不限民用」,並聲稱總體發電足堪負荷,但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示將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雙碳」目標下,「能耗雙控」政策已難回頭,節能減碳措施只會越來越緊。
中國國務院在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十四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要分別降低13.5%、18%。同時,2021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提出: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左右。
中國多地祭出限電限產,就是因為「能耗雙控」指標不佳被中央點名後,為了趕業績遂行簡單粗暴的「一刀切」式限電。
中國今年前8月全社會用電量,比去年同期大增13.8%,地方還要反過來減少超過10%的能耗,政策與實際的尖銳矛盾,造成產業在這波限電受害甚深。
南華早報2日引述要求匿名的中國官方智庫專家指出,一些地方官員沒有意識到節能減碳對經濟的重要性。其中一些人只想建立高能耗計畫,用來刺激經濟成長。某些地方官員認為,在官方設定的2030年「碳達峰」目標期限到來前,仍可繼續推動高能耗計畫。
中共官媒人民日報已為此斥責這些地方幹部,指中國官方限制能源消耗的目標已實施近6年,而且目標「前後一致且明確」。但一些地方政府卻在最後一刻採取斷電等措施,以便可以對外聲稱,達到中央下達的節能減碳年終目標。
中國國家發改委9月29日也強調,堅決遏制高能耗、高排放的「兩高」計畫不合理用能需求,推動主要耗煤行業節煤限煤。外界一些分析稱中國因缺電與經濟下滑壓力,可能會暫時放鬆「能耗雙控」,但目前並無任何跡象。
● 限電恐成為常態
中國多地因為「能耗雙控」祭出限電限產,已讓許多措手不及的台商深切感受官方節能減碳是玩真的。這波工業限電多持續到「十一」長假後,但台商仍難斷定還會不會限電。
中國官媒經濟日報此前發出社評稱,限電進一步凸顯中國加快產業結構、能源結構轉型升級的緊迫性,要求更加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統籌推動減碳與發展。
業界分析多認為,中國能源供應結構要逐步降低火力發電,並確保穩定發電,仍是一條漫長的道路,未來限電恐成常態。中國火力發電迄今仍佔7成,風力、太陽能等裝機量雖然持續明顯成長,但迄今與水力一樣要靠天吃飯,供電明顯不穩。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馮永晟表示,由於可再生能源發電具有隨機性、波動性和間歇性等特點,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背景下,伴隨高比例新能源接入電力系統以及需求側電氣化程度的提高,電力負荷的峰谷差勢必逐年增大,「尖峰負荷」現象將更加顯著。
馮永晟說,預計「十四五」期間,更大範圍、更深程度的缺電現象將頻繁出現。(中央社)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