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可分解塑膠垃圾! 為汙染提供新思路

2018/01/08 12:28
示意圖/TVBS

新華社今天報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化學學院教授楊軍等人研究證實,昆蟲及其腸道微生物可高效分解聚乙烯和聚苯乙烯。這一重要發現可望為解決全球塑膠汙染問題提供新思路。

不過,法新社與英國廣播公司(BBC)去年4月曾報導,科學家發表的報告說,一種通常養來當魚餌的蛾類幼蟲,會以出名難分解的聚乙烯為食。全球性的塑膠袋汙染問題有解。

 


英國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教授、也是這項「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研究共同作者的彭貝里(Paolo Bombelli)表示:「這項發現可能是重要的工具,可協助擺脫垃圾掩埋場和海洋裡堆積如山的塑膠廢棄物。」

新華社表示,楊軍等研究人員最近在環境期刊「化學圈」2018年第一期以「聚苯乙烯廢棄物在黃粉蟲中的生物分解」為題,發表了黃粉蟲嚙食分解聚苯乙烯研究的後續文章。

文章說,取自美國的黃粉蟲也能分解聚苯乙烯,補充營養可以增加生物分解率,可分解7種聚苯乙烯廢棄物,其中以低密度泡沫塑膠分解最快。第二代幼蟲餵食麥麩和聚苯乙烯可進一步提高聚苯乙烯分解率。
 


報導表示,楊軍最初的發現源於一次偶然。2004年春節期間,他發現家裏裝米的塑膠袋被蟲子咬了很多洞。身為清華大學環境工程博士,楊軍腦中閃過念頭:蟲子咬破了塑膠袋,它吃進去了嗎?如果吃進去了,它能消化嗎?

帶著這些問題,楊軍等人深入研究發現,蠟蟲確實可以吃聚乙烯塑膠,而它腸道的微生物可以分解聚乙烯。2014年,楊軍等人在環境科學領域頂尖期刊「環境科學與技術」發表論文,造成轟動。

此後,楊軍等人繼續研究發現,黃粉蟲可以嚙食並分解聚苯乙烯,而聚苯乙烯就是常見的白色塑膠。

2015年,系統的研究成果再次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吸引了媒體注意。

2017年,「自然-材料」期刊以「塑膠已經美味可餐」為題高度評價了由楊軍等工作引發的石油基塑膠生物分解的研究進展。

楊軍說,今後將繼續進行塑膠生物分解功能基因和關鍵方面的基礎研究,並從工程和材料加工等方面加快產業化應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錢易認為,這是近年來環境科學領域最大突破之一,為解決全球塑膠汙染問題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更新時間:2018/01/08 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