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專文推崇狄培理漢學成就

2017/07/19 16:28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紐約時報」撰文推崇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狄培理是受人敬重的國際漢學權威,擴大美高等學府研究亞洲的基礎,曾獲美國國家人文獎章及台灣唐獎的肯定。

狄培理(William Theodore de Bary)上週在紐約大班(Tappan)自宅辭世,享耆壽98歲。

 


哥倫比亞大學曾於2013年稱讚狄培理是「近代哥大傑出人物之一」,凸顯一向是歐洲學者為主的哥大,在亞洲研究的傲人成就與聲望。狄培理著作等身,一生著作出版或編撰約30餘本漢學、日本、印度等亞洲文明重要典籍。

紐時曾在1987年形容狄培理所著「Sources of Chinese Tradition」一書,是那25年之間4大非小說類散文文學暢銷著作之一。

報導提及,狄培理探究孔子思想對變革具有根本的核心意義,這個與視孔子為反動思維的毛澤東推動中國最重要革命,截然不同。
 


狄培理1919年出生於紐約市布朗克斯(Bronx)、在與哥大校園一河之隔的新澤西州里奧尼亞(Leonia)小鎮成長。德裔父親及美籍母親在其年幼時離異,狄培理的單親媽媽一手養育5個小孩及其姊姊的3個小孩。叔叔海恩瑞希(Heinrich Anton de Bary)曾是19世紀相當知名的德國植物學家。

報導還說,前哥大教授、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尤瑞(Harold Urey)的太太,是狄培理的鄰居,當年曾替拿哥大全額獎學金的狄培理縫製床罩及窗簾。可見狄培理那時的家庭境遇。

狄培理的學術研究深受哥大恩師卡曼(Harry J. Carman)教授的激發與影響,卡曼督促學生研究當代文明史應面向亞洲,哥大當時是全美少數提供中文選讀的學府。

對日本有研究的狄培理曾一度效力美國海軍情報單位,後來不願到國務院工作,回到哥大續攻碩、博士學位。1949年拿到傅爾布萊特獎學金(Fulbright scholarship)赴北京研究。

做為亞洲研究的佼佼者,哥大在他領導下,成為全美教授中文及東方文化的學術重鎮。1968年一場學生抗議活動中,他因斥責示威者,結果被學生冠上「自由主義法西斯主義者」(liberal fascist)。

狄培理的學術自由風,為西方研究亞洲奠基,也是國際儒學先驅。2013年他獲得國家人文基金(National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美國國家人文獎章,隔年由前美國總統歐巴馬親自頒發獎章,以表彰他對人文學術研究傑出貢獻。

2016年,他更以其在孔子思想開創性學術成就及建立西方研究新儒學(Neo-Confucianism)等貢獻,獲台灣的唐獎漢學獎肯定。
 


報導引述狄培理稱呼他生前最後一本著作、2013年推出的「偉大文明的對話」(The Great Civilized Conversation: Education for a World Community)為「文明的傳記」,強調彌合文化分歧,是人類進化之道。 (中央社)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能不能年中換Audi就靠這個

👉討論度爆表!精油精露保養你還不知道嗎

👉洗三天排水孔就超有感


更新時間:2017/07/19 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