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達志影像路透社
中華文化復興總會副秘書長張鐵志說,「港獨」不是香港的主流聲音,但從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年輕世代本土、自主意識抬頭;若北京當局仍持續高壓應對,接下來的衝撞將更難避免。
香港主權移交將在7月1日屆滿20年,香港未來發展備受關切。張鐵志接受中央社專訪,作以上表示。
張鐵志2012年出任「號外」雜誌主編,在香港3年多,親眼目睹「反國教」、「占中」等社會運動,也深入觀察、評論香港在文化與社會層面受到中國大陸的衝擊與蛻變。
張鐵志指出,過去香港人理性務實賺錢,不管政治;但80、90後的年輕世代已經不一樣,他們更具有本土、自主意識,追尋身分認同;他們也跳脫了所謂「中環價值」,更注重公共參與、關懷社會並要求公平正義。
為何年輕世代有如此轉變,張鐵志認為有多重因素。首先,2003年反基本法第23條的「七一遊行」匯集50萬人走上街頭,帶給香港人信心,認為站出來就可以改變。
其次,中國大陸與香港簽訂「內地與香港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後所產生的經濟、社會與生活的衝擊,也引發香港人的集體焦慮與不滿。
此外,年輕世代擅於運用社群平台發聲與集結力量,從反廣深港高鐵、反國教到雨傘革命,他們都從網路取得話語權進而影響輿論;正如同世界各地掀起的「阿拉伯之春」等臉書革命。
從文化也可看出香港的蛻變。張鐵志指出,CEPA簽署後,香港導演、明星轉往大陸市場,缺乏資金與人才的香港電影吹起本土化的號角,觀眾轉而支持訴說自己歷史、情懷的本土創作。
他指出,去年得到香港金像獎最佳電影的「十年」,以及何韻詩等歌手與獨立樂團,他們放棄大陸市場,勇於表達港人的心聲,都是本土、自主的實例。即便是視覺藝術,也可看到年輕與中生代創作者更關注社會議題,這跟過去都很不一樣。
張鐵志指出,多數港人仍主張在一國兩制下充分自治,「港獨」不是香港的主流聲音,但兩岸三地各自發展自己的生活與價值,越年輕的世代認為自己與中國越沒關係;「中國大陸的強勢,反而激發港台更多的自主意識」。
「現在香港人已經不再相信『50年不變』,中共也肯定會更加強對政、商、學、媒的控制,接下來要好轉是不可能的。」張鐵志預測,如果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不改強硬作風,硬碰硬的結果,未來衝撞將會更難避免。
對於7月1日香港主權移交20週年,新特首鄭月娥將上任,張鐵志表示,現任特首梁振英已不得人心,林鄭月娥若能改採較溫和的立場與懷柔的做法,將是較聰明與睿智的選項。(中央社)
◤2024史上最熱一年◢
更新時間:2017/06/30 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