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到中文熱現在也吹進了東協國家印尼,在這裡家境比較富裕的孩子們,都開始學習中文,希望未來能有更好的發展,而像這樣的華語學校,在雅加達一學期就要10萬台幣,但是根據世界銀行報導,印尼有百分之40的人都活在貧窮線上下,月均收入只有33萬776盾,換成台幣只有700多塊,所以在這個海上島國還有很多孩子只有小學畢業,別說學中文了,連英文可能都不會,又該如何擺脫艱苦的現狀?
隨著音樂扭腰擺臀,身穿制服的孩子們正在為校慶活動加緊練習,而後頭的大型海報上頭除了印有印尼文,還有大大的中文字,這裡是位在印尼的華語學校。教室裏頭傳來好熟悉的中文聲,在這裡的學生大部分是華人後代。
印尼當地家長:「因為很重要啊!去別的地方也是要說華語。」
印尼華語學校老師:「現在就是流行中國熱、中文熱,然後覺得如果學了中文,就你會中文、我不會,你那麼厲害!」
近年來有更多是非華裔的父母,把孩子送到這裡來學中文,因為這股大陸崛起,印尼父母也嗅到了。
華語學校學生:「應該會做翻譯吧,因為在TARAKAN這裡有華語翻譯嗎?英文翻譯可能很多吧。」
皮膚黝黑、輪廓深邃的印尼孩子們,中文程度令人驚訝,但仔細聽他們講的是字正腔圓的京片子,因為10年前 大陸主動資助印尼的華文教學,不僅提供了免費教材,甚至讓當地老師前往大陸上課,成為華語文教學的種子教師。
印尼華語學校老師:「我有這個機會去學,那我就去學吧,因為我也是從這個學校派出去學習中文的。」
大陸出錢出力,加上簡體字筆畫少,孩子們上手很快,繁體字 只剩老一輩的華語老師會寫。
但這間華語學校裡的孩子真的只是少數,因為像這樣的學校以雅加達地區來說,一學期學費就要台幣10萬元,但2014年當地的人均收入才只有3650美元,一整年下來大概10萬多台幣,況且印尼貧富差距極高,根據世界銀行報導,大約有40%的印尼人生活在貧窮線上下,月均收入只有33萬776盾,換成台幣只有700多塊。
駐印尼台商方劍雄:「這邊的小孩子大概國小之後,其實爸媽就叫你去跟船了。」
當地地陪帶我們走進印尼當地外島中的外島,kotabaru上的一個小漁村,映入眼簾的是隨意搭建的海上木屋、以及隨處批曬的衣物,還有一雙雙好奇的大眼。
記者詹舒涵:「我們的到訪讓這些漁村小孩驚訝不已,因為這裡不要說有外地人,就連印尼政府也都把他們遺忘。」
駐印尼台商方劍雄:「這個漁村我3年前來跟現在來還是一樣,反而變得更舊。」
這樣的破舊小漁村全靠捕蝦維生,再送到當地集蝦站換取收入,好的時候一天捕個5斤,但多數時候一天只有1到2斤,一個月收入大概4500台幣。
漁村小孩:「我想要當警察。」
孩子們鼓譟歡呼,這名想當警察的孩子父親是集蝦站員工,也是漁村裡少數有高中學歷的人,更多人選擇到收入較好的蝦工廠工作,工廠裡員工們忙著剝蝦,以草蝦來說1公斤2500盾,大概是6塊多台幣,但是論件計酬,一個月下來收入比外面好上許多。
印尼蝦工廠員工:「為了要照顧小孩,我是從蘇拉威西來的。」
若是想要賺更多,還能挑戰較繁複的拉長蝦技術。
記者詹舒涵:「我們來到的是全廠裡頭時薪最高的工作區域:拉長蝦區,這裡的工作極需勞力還有技巧,所以薪資比一般的部門高上了百分之10到百分之15以上。」
斷筋、拉直、包裝,這些蝦子直接外銷日本,成為天婦羅裡的炸蝦,也是蝦廠裡三百多名員工家庭裡的經濟來源,富含魚蝦資源的大海是島國孩子們的天然泳池,也是他們多數人的未來。
記者詹舒涵:「像這樣子的島上小漁村在印尼,少說就有七百個多個,甚至上千個以上,像我旁邊的這樣水上屋,裡頭的生活環境非常的艱苦,他們的父母都希望透過教育或經濟起飛,讓他們的孩子能夠翻轉跟天搏鬥的命運,但對這些孩子來說這個夢想很小,但路真的還很長。」
◤Blueseeds永續生活◢
更新時間:2016/10/19 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