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諾貝爾!2016「邵逸夫獎」得獎者出爐

2016/09/29 17:55

有「東方諾貝爾」之稱的「邵逸夫獎」,為一國際性獎項,由已故影視巨擘邵逸夫爵士於2002年成立,每年頒發一次,今年在9月27日(二)晚間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第十三屆頒獎禮,由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頒發天文學獎、生命科學與醫學獎、數學科學獎等三項獎項。今年獎金提高,每項目得獎者可獨得或平分120萬美元(約3千8百萬台幣)獎金,總獎金超過上億台幣,共有美國、英國共6位科學家獲獎。
 
頒獎禮上,除邀請梁振英主禮及頒獎外,邵逸夫獎基金會主席邵方逸華女士、邵逸夫獎評審會主席簡悅威以及約500位知名人士,均有出席。簡悅威致辭時表示,從邵逸夫獎成立起,不少得獎者獲其認可,在其他極具名望如諾貝爾獎上也獲得殊榮,令人欣喜。他讚揚今年6位得獎者對各自領域的巨大貢獻,帶來震撼性的影響。

 

 
本屆天文學獎得主,主要是因為構思和設計「激光干涉儀重力波觀測站」,成功說明黑洞的存在,被譽為天文學上最有意義的發現之一而得獎。生命科學與醫學獎的得主,是因發現一類基因和蛋白,這些蛋白能夠確認染色體脫氧核醣核酸一種可以影響基因調控的化學改變,並確立這基因的突變是發育障礙疾病蕾特氏症的主要成因。數學科學獎得主則是對幾何、表示論和理論物理學作出極重要貢獻。
 
三個獎項得獎者如下:
「邵逸夫獎」六位得獎者
 
 

天文學獎:
羅奈爾特•德雷弗 (Ronald W P Drever)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榮休教授。
 
基普•索恩 (Kip S Thorne)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費曼理論物理學榮休教授。
 
雷納•韋斯 (Rainer Weiss)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榮休教授。
表揚他們對「激光干涉儀重力波觀測站」(簡稱LIGO)的構思和設計。LIGO是探測重力波的一個大規模物理實驗和天文觀測台。在2016年首次直接觀測到重力波的存在,並偵測到兩個星級質量的黑洞合併。自從在1960年代發現類星體,黑洞一直是天文學界討論的課題,但幾乎所有對黑洞存在的論據都是間接的,LIGO已經成功說明黑洞的存在,這發現被譽為天文學上最有意義的發現之一。
生命科學與醫學獎:

艾德里安•伯德 (Adrian P Bird)
英國愛丁堡大學布坎南遺傳學講座教授
 

 
胡達•佐格比 (Huda Y Zoghbi)
美國貝勒醫學院分子與人類遺傳學教授、德克薩斯兒童醫院珍與丹•鄧肯神經科學研究院主任及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

表揚他們發現一類基因和蛋白,這些蛋白能夠確認染色體脫氧核醣核酸一種可以影響基因調控的化學改變;並確立這基因的突變是發育障礙疾病蕾特氏症的主要成因。

艾德里安•伯德發現有些脫氧核醣核酸(DNA)與脫氧核醣核酸結合的蛋白的化學改變,能夠抑制或激活基因功能。伯德發現五種不同的蛋白有這樣的結合特性,其中一種,稱為MEPC2。胡達•佐格比從伯德的研究中發現,MEPC2中發生基因突變是蕾特氏症(一種罕見的複雜性神經系統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改變MEPC2蛋白水平的平衡,對病患者的染色體結構有嚴重的影響。佐格比證明以腦深層刺激方式可治療一些學習和記憶的症狀,同樣的治療,亦曾用於柏金遜症的患者身上。這些互補性很強的研究再次證明基礎科學的力量,是揭示人類發展和疾病因由的重要基礎。

數學科學獎:
 
 

奈傑爾•希欽 (Nigel J Hitchin)  英國牛津大學Savilian幾何學講座教授。
 
表揚他對幾何學、表示論和理論物理學作出極重要貢獻。他引入了基本而優美的概念和技術,影響深遠。

奈傑爾•希欽 (Nigel J Hitchin)建立了一套代數可積系統,稱為「希欽纖維化」,這是數學中「超凱勒流形」的重要例子,並成為幾何學的基本研究對象。而表示論有一重要現代分支稱為「幾何朗蘭茲計劃」,希欽的研究推動著這分支的進展。
 
此外,希欽運用這套理論證實了猶太裔美國數學物理學家威滕在分析「三維拓撲量子場論」時所作的預測。希欽與阿蒂亞、德林費爾德和馬寧用線性代數方法描述「四維瞬子模空間」,即使在現今三十年後,仍然是數學和理論物理的的研究基礎。

◤2024史上最熱一年◢

👉地球發高燒台灣未來冬季恐歸零?

👉半顆高麗菜破百,極端天氣惹禍

👉這4電器吃光荷包!教你省電祕訣


更新時間:2016/09/29 17:5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