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傳統精神 香港吹起集體懷舊風

2016/06/28 09:38

最近的香港,似乎掀起了一股懷舊熱潮,不管是在政治面或者是生活面,有民眾認為過去港英政府時期,香港民眾過得比較好,九零後有不少年輕人是對現況的不滿,又或是對過去的優越感,不少人開始喜歡蒐集復古的英式小物和女王肖像徽章,但香港本土的傳統精神和文化,又在哪呢?有哪些值得被留下的美好,過去的回憶又是否能傳承下來 ,來看我們的報導。

要說可以代表傳統的香港精神,而且還要能與現代結合,一定要抬頭看香港的竹棚與高樓。

記者:「在香港每天都有建築物拔地而起,但是多數的大樓還是使用竹竿搭起的竹棚,取代鋼材搭建的鷹架,像是香港著名的半島酒店,他們現在正在裝修外牆就還是用竹棚。」

不只半島酒店,這棟正在興建中的地鐵站連通大樓也全部是用竹子搭起鷹架。地鐵南昌站是蘇老闆現在的作品之一,家族事業就是搭竹棚起家,香港最高和次高大樓,118層的ICC環球貿易廣場和IFC國際金融中心,都是他們搭竹棚蓋的當年他從最基本做起,不只是老闆也是一名入行30多年的搭棚工人。

蘇老闆:「竹棚不只是香港精神,對全中國來說我覺得可以用國粹來形容它,因為像中國大陸已經被放棄 很多大城市已經禁止用竹棚,但唯獨香港比以前發展得更好,因為我們用很多新的元素讓它更加安全。」

香港可以說是竹棚最後一塊立足之地了,來到蘇老闆的倉庫,竹棚師傅們綁上安全帶準備上工。

竹棚工人:「其實有很多種的手套,每個人的習慣,最重要是自己覺得舒服和安全,他覺得這個對他好,我覺得這個對自己好,所以老師傅習慣用傳統的手套。」

光從防滑手套就看出新舊世代的差別和習慣不同,要留住這個老祖宗傳承千年的搭棚技術也得與時俱進,解決香港氣候潮濕要是竹桿受潮,承托力可能不足的問題。香港竹棚業後來研究出,以竹桿為主但加上鋼材固定更穩固的混合棚。

蘇老闆:「它成本是相對便宜的或者我們簡單說,竹棚就是快、好、省,施工時間也比較短。」

兩個師傅快狠準拿起竹桿固定綁好每個節點。不用半小時時間就已經搭好兩三層樓高的竹棚,單腳勾著鷹架在高處工作一派輕鬆,但我要訪問他們可就不輕鬆了,但這些竹棚職人就是一定得放手。

記者:「專業的竹棚師傅除了要克服高度的恐懼之外,像我現在才在一樓半的高度而已,可是我的手為了要支撐已經沒辦法做其他事情了,但是他們除了要克服高度的恐懼,如果到一百多層樓可想而知,當然還有一個很大的考驗就是天氣上面的挑戰,除了下雨天不用工作之外,不管是夏天還是冬天,什麼樣的天氣都必須要爬這麼高。」

即便不少外國媒體都把竹棚視為香港建築特色之一,但搭棚工作辛苦缺乏年輕一代的新血,加上竹子原料供應不斷減少,這個代表香港精神的行業還能存在多久是個問號。

記者:「在香港還沒有海底隧道以及地下鐵路之前,香港的民眾想要過海,想來往香港和九龍兩地的汽車只能靠渡輪載了,很多香港民眾的兒時記憶,就是跟爸媽乘著汽車渡輪 過海的快樂時光。」

曾經汽車渡輪是連結維港兩岸的唯一方式。

記者:「汽車渡輪充滿快樂的回憶,是因為大家登船停車之後,如果肚子餓的可以在船上買到餐蛋麵以及維他奶,然後邊吃邊喝欣賞維港的風景,這對步調快的香港人來說是不是難得的悠閒呢?」

蓮香樓老人:「麵的味道跟從前差不多,差不多難吃,就是喜歡這個味道是比較不好吃的。」

好不好吃不重要,重要的是懷舊,不少香港人至今難忘的是當初搭乘汽車渡輪的那段時光,1933年開始營運風光超過半世紀,但終究要被取代,1972年紅隧正式通車,隧道一開通,使用量立刻超越汽車渡輪成為港人駕車渡海的主要方法,但真正讓過海渡輪重創的是1989年通車的東隧,汽車渡輪使用量立刻銳減一半。

渡輪經理:「1972年有紅隧,1980年代又有地鐵通車,所以搭船汽車就一路減少。」

再加上 1997年西隧也通車,三隧夾擊之下奄奄一息的汽車渡輪生意不再,隔年1998就正式停辦一般車輛的航線,只保留接載危險品車輛的服務。停駛18年的汽車渡輪維港重現,但因為只是懷舊活動才復航兩天,我們何其幸運剛好趕上船期,用畫面記錄下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退休的汽車渡輪,風雨飄搖的竹棚業,香港這個城市還有哪些裝滿回憶的美好就怕消失了呢?小時候的雪糕車偶爾還會出現,但越來越少見的是傳統士多,士多這個詞就是英文store,小商店的意思。

記者:「一個個的零食曬衣架 還有老爺爺的汽水櫃,以及這陳列的一目了然的零食點心陳列架,香港的士多可以說帶給了香港市民們過去的庶民生活,苦中一點甜。

幾塊錢銅板就可以買到好多歡樂,這種傳統士多看著附近街坊鄰居長大,但隨著市區重建大型連鎖超市盛行,加上租金越來越貴老店只能凋零。老店凋零新或舊只能二選一嗎,關於懷舊和集體回憶這件事香港正流行,商場大搞街頭小食展覽,人工化的重現小販檔,但自食其力的老舊街市卻還是得面對現實,人流不如以往。

香港的城市風貌被時代巨輪推進著不得不變,懷舊成了一種氛圍,或許就怕人情味還有這城市的靈魂逐漸消失。

圖/TVBS

◤2024史上最熱一年◢

👉地球發高燒台灣未來冬季恐歸零?

👉半顆高麗菜破百,極端天氣惹禍

👉這4電器吃光荷包!教你省電祕訣


更新時間:2016/07/01 12:3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