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盟抗中俄只聞樓梯響?「亞洲版北約」難實現 有這些原因

記者 葉郁甫 / 攝影 鄭勝為 羅士朋 報導

2024/10/22 22:41

日本首相石破茂,上任前曾多次提出「亞洲版北約」,希望號召日本的準同盟關係國,形成集體安全機制,嚇阻中國大陸。不過,內閣大臣們先持相反意見,美國也疑似避免升高區域情勢,給出軟釘子。而從客觀因素來看,中國大陸對於台灣以外的印太地區國家,經貿利益大於直接威脅性,恐怕才是主因。

圖/TVBS
 

軍機軍艦替海警撐腰,兵分多路、圍堵台灣,中共、聯合利劍演習,劍尖其實不單指向台灣。

中國大陸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我們敦促日方停止搞排他性軍事同盟和『小圈子』,在軍事安全領域謹言慎行。」

邀請六十多國觀演,變相立威,除了巴基斯坦、新加坡、哈薩克等亞洲國家,英國、加拿大、南非、阿根廷等國,駐中武官也獲邀出席,美日兩國被排除不讓人意外,原因之一恐怕是將集體防衛念頭掛嘴邊。
 

國策研究院副院長郭育仁:「因為2022年烏克蘭戰爭爆發之後,整個國際局勢是產生質變,中俄關係越走越近,然後俄朝關係,就是俄羅斯跟北韓的關係越來越近,然後再加上說中東,也有伊朗,美國的盟友政策或盟友秩序,基本上是從冷戰時期,一直延續到現在,那石破茂認為說這個,已經不符合現在的國際局勢的變化,所以他才主張以美日同盟為中心,來做過去的軸輻模式。」

日本新任首相石破茂:「競選期間曾向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反覆提及『亞洲版北約』,更以今日烏克蘭明日亞洲,當作支撐論點。」

外界推估,構想是拉攏日本的準同盟關係國,包括印太地區以外的英法加拿大,重點在於攜手對中嚇阻。

國策研究院副院長郭育仁:「那當然有這種講法是說,他為了吸引保守派的選票,可是其實你實際上去看,這個所謂的自民黨內部的右派或保守派,對亞洲北約並不青睞,其實還是認為當時,安倍在2006年提出來的印太戰略,是相對一個比較具體可行。」

會被質疑是政治口號,起因上任後的公開演說,態度一轉。

日本首相石破茂:「開放性、透明性、包容性,以及尊重國際法。」

這些東協展望所倡導的原則,在不確定性日益增加的時期尤為重要,日本將繼續大力支持這些原則。」
 

東協峰會明明是石破茂的外交首秀,卻只保守地支持現行作法,而國內觀點不僅防衛大臣中谷元,在北約國防部長會議上,明確表示不延續討論,外務大臣岩屋毅更主張現階段,難以建立共同防禦義務的新框架。

印太戰略智庫特別顧問陳文甲博士:「第一個是國內的輿論壓力,因為畢竟日本國內不希望,透過這個建成所謂的北約的亞洲版,造成區域的更加的緊張,那此外因為美國的因素,因為美國馬上在11月5日,開始進行總統大選,所以美國這個部分,他也現在這個局勢還沒有明朗之前,美國也沒有做太多的表態。」

自己人都不挺了,更難號召鄰近國家,放棄向「錢」看,只為了同仇敵愾。

淡江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助理教授陳奕帆:「北約憲章第五條就是等於,其中對其中一個國家造成威脅,就等於視同對全體的攻擊,可是目前我們在亞洲看起來,除了日韓還有菲律賓跟泰國跟美國,有所謂的這個共同防禦條約之外,其他國家並沒有。」

時空背景不像1949年,歐洲各國視蘇聯為巨大而直接的共同威脅,除非中共武力攻台,讓周圍國家基於迫切的安全壓力,仿效瑞典芬蘭響應集體安全。
 

淡江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助理教授陳奕帆:「如果菲律賓跟中國發生紛爭,即便到了軍事衝突的話,日本會想要出兵去幫助菲律賓嗎?這個要打個問號,那如果是中日之間,有所謂的軍事衝突的話,韓國會出兵去幫助日本嗎?這也要打個問號。」

而且集體自衛權一大前提,是不需等待自家政府授權,就能主動參戰。

國策研究院副院長郭育仁:「日本國憲法第九條,基本上是放棄戰爭作為國家主權行為,所以你要形成根據聯合國憲章第51條,要形成這種集體的安全機制的話,那日本首先必須要面對的,當然就是修憲的問題,你說這個石破茂當然,這個主張當然是針對中國,可是也不要忘記中國幾乎是,你可以想得到的所有印太國家的,第一名的貿易夥伴國,所以其實中國對於這些印太國家來講,它同時代表的是安全上的挑戰,跟經貿發展上的機會,它是同時並存的。」

當前的日韓菲紐澳,平均對中貿易佔比達20%,而東南亞各國數字相去不遠,加上過去有過東約的失敗案例,當年成員國連觀望都興趣缺缺,美方也不願在國際衝突頻頻發生之際,另增風險。

印太戰略智庫特別顧問陳文甲博士:「說真的如果說他一定要成立這個的時候,那就顯而易見就是會把中國跟亞洲,做一個對應的所謂的刺激中國,來造成所謂的他們中國的反撲,那中國反撲可能就會聯合北韓,或者是俄羅斯來共同進行反遏制。」

不論合縱或連橫,某個程度上都算選邊靠攏,當大國角力,勝負難料,各國面對形式同盟和利益,難免各有盤算。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更新時間:2024/10/22 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