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大選結果出人意料。(示意圖/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作者:黃清龍(信民兩岸研究協會理事長、獨立媒體人)
英國和法國大選結果引發連串驚奇,英國工黨奪下411席,取代保守黨14年的執政地位;法國極右派國民議會在首輪投票顯著領先,卻在第二輪敗給馬克洪中間派和左派的棄保結盟,並形成多黨不過半的懸峙國會(hung parliament)。
 
各方關注選舉結果對歐洲局勢的影響,卻忽略了無論是英國左派工黨的贏、還是法國極右翼的輸,都是英法特殊選制下的產物;勝選的工黨其實沒有贏,敗選的國民議會也不算輸。這就意味著眼前的結果,下次選舉隨時可能再生變。
先從英國大選談起。工黨這次得到411席,但總得票其實只有33.7%,只比上屆多1.6%,席次卻從205席暴增一倍。反觀保守黨得票率23.7%、比上屆少了19.9%,席次也從365席降至121席。但保守黨分離出去的改革黨得票率達14.3%,兩黨相加得票38%,換言之如果保守黨和改革黨合併,工黨根本不可能贏得大選。
另方面,如果把工黨的33.7%加上綠黨的6.8%,這39.5%可視為英國左翼的基本盤,相較於右翼的38%,左右兩端大體勢均力敵,但因英國大選採取簡單多數制,全國分成數百個小選區,內部整合是否成功,就成了勝敗關鍵。
 
英國選區平均人口不到10萬,只等於台北市兩個里人口數。特點是有利大黨執政,第三黨往往表現未如理想。這次的最大誤差,就是法拉奇(Nigel Farage)領導的改革黨,得票率14.3%是第三大黨,但最終只得4席。改革黨在許多選區得票排名第二,反映在不少選民眼中,改革黨已經是保守黨替代品。
國際關係學者沈旭輝指出,在保守黨如此弱勢、又進行了大手術的前提下,工黨基本盤居然沒有擴張,投票率又是新低,這代表工黨實質上沒有大勝,新政府的認受性(mandate)嚴重不足。
未來英國除了右翼陣營會有連番討論如何整合,選舉制度是否改採混合比例代表制,肯定也會被拿出來檢討。選後法拉奇再度呼籲修改選制,部分議席由比例代表制產生,候選人由各政黨提名。例如選民每投一票,既是選所屬選區的候選人,也是把票投給候選人的所屬政黨。或者選民可以投兩票,一票選人,一票選黨,像台灣一樣。
這些改革提案,近年不斷被提出,但都被保守黨否決,擔心一旦右翼思潮在選舉被邊緣化,讓工黨和自民黨坐大了,中間地位就再也輪不到保守黨。然而目前比保守黨更右的改革黨冒起,保守黨邊緣化的危機,一樣存在,因此選制改革肯定會被放大檢視。
再看法國,法國國會下議院國民議會7日進行第二輪決選,左翼聯盟「新人民陣線」(NFP)獲182席,意外成為下院最大勢力,總統馬克洪領導的中間派聯盟「同在」拿下168席居次,首輪贏家、極右翼「國民聯盟」(RN)及其盟友最後只拿下143席落居第三。由於過半門檻為289席,使法國選後出現三大陣營分立、沒任何政黨或聯盟單獨過半的懸峙國會。
6月初歐洲議會選後,極右派勢力抬頭,法國總統馬克洪隨即拋出震撼彈,宣布提前改選國民議會。6月30日第一輪投票結果出爐後,逾210名法國中間派與左翼的候選人,趕在登記第二輪參選的最後期限前退選,將選票集中給非極右翼候選人,變成極右與中間或極左一對一對決。
沒想到國民聯盟(RN)在第二輪慘遭逆轉落居第三,紐約時報及英國經濟學人都指出,此結果是因中間派和左翼的棄保策略奏效。主因在於,國民聯盟原先聲勢最高,反而讓敵對陣營陷入恐懼,激進左翼「不屈法國」(France Unbowed)、社會黨、法共及綠黨等因此暫時拋棄前嫌,立即組成新人民陣線,這個聯盟光譜由溫和派、社會黨到共產黨、托派都有,最後並與馬克洪陣營和少數右翼策略性結盟,以集中選票擊敗國民聯盟的候選人。
 
但問題隨之而來,由於左中右在國會三分天下,必須組建跨黨派聯合政府才行。然而,法國雖有左右兩傳統大黨「共治」的經驗,卻無多黨聯合執政的歷史。馬克洪匆匆解散國民議會進行改選,主要目的就是阻止國民聯盟上台執政,現在算是押對了一注。可惜他雖跳出了油鍋,卻掉進了火坑,因為懸峙議會群龍無首,三大勢力互扯後腿,總統變得寸步難移,淪為跛腳鴨。
目前「不屈法國」領導人梅蘭雄(Jean-Luc Melenchon)已成為關鍵人物。不屈法國是新人民陣線(182席)中的最大黨(74席)。與國民聯盟領袖瑪琳‧雷朋一樣,72歲的梅蘭雄也曾三度參選總統落敗,他還是火藥味十足的政治人物,從經濟到以哈戰爭都持強硬立場,被馬克洪陣營視為眼中釘。如此左右共治雖然不是沒有先例,但以往的左是社會黨,現在的左卻是嫌社會黨不夠左而離開、自創左翼黨的極左派,這在法國歷史上從無先例。
法國兩輪總統投票制度的初心,原是要避免極端候選人當選,國會兩輪選舉也是一樣。但現在變成極左、極右坐大,未來法國的局勢只會越來越亂。
外界認為,馬克洪可能採取分化左翼聯盟策略,拉攏社會黨與綠黨,共組中間偏左聯合政府,也可能像艾塔爾組少數政府,雖無絕對多數支持,但在野陣營也沒合力倒閣。若僵局無解,亦可能由技術官僚和事務官產生看守內閣,僅處理日常與例行庶務,不碰重大政策。
但學者沈旭輝認為,法國突然出現的大選所帶來的亂局,除了影響未來幾年,對下屆的總統大選,更可能帶來前所未有的戲劇性局面。
 
馬克洪本來就聲望大跌,經過這兩次選舉,更令中間陣營外強中乾的原形畢露,下屆大選又未見有明確接班人,代表要進入總統大選第二輪的機會,看來相當渺茫。由於國民陣線已經蠶食了傳統右派的地盤,進入第二輪是十拿九穩,現在有了梅朗雄以極左身份成為左派共主,下次他進入決選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如果2027年的法國大選,最終只有極左、極右兩個選擇,中間選民無論怎樣含淚,新政府的認受性都不會高;相較下,暫時似乎還是瑪琳‧雷朋的接受度略勝一籌。所才說以極右翼的國民聯盟雖然輸了這次大選,其實不算輸。
英國和法國大選結果引發連串驚奇,英國工黨奪下411席,取代保守黨14年的執政地位;法國極右派國民議會在首輪投票顯著領先,卻在第二輪敗給馬克洪中間派和左派的棄保結盟,並形成多黨不過半的懸峙國會(hung parliament)。
各方關注選舉結果對歐洲局勢的影響,卻忽略了無論是英國左派工黨的贏、還是法國極右翼的輸,都是英法特殊選制下的產物;勝選的工黨其實沒有贏,敗選的國民議會也不算輸。這就意味著眼前的結果,下次選舉隨時可能再生變。
先從英國大選談起。工黨這次得到411席,但總得票其實只有33.7%,只比上屆多1.6%,席次卻從205席暴增一倍。反觀保守黨得票率23.7%、比上屆少了19.9%,席次也從365席降至121席。但保守黨分離出去的改革黨得票率達14.3%,兩黨相加得票38%,換言之如果保守黨和改革黨合併,工黨根本不可能贏得大選。
另方面,如果把工黨的33.7%加上綠黨的6.8%,這39.5%可視為英國左翼的基本盤,相較於右翼的38%,左右兩端大體勢均力敵,但因英國大選採取簡單多數制,全國分成數百個小選區,內部整合是否成功,就成了勝敗關鍵。
英國選區平均人口不到10萬,只等於台北市兩個里人口數。特點是有利大黨執政,第三黨往往表現未如理想。這次的最大誤差,就是法拉奇(Nigel Farage)領導的改革黨,得票率14.3%是第三大黨,但最終只得4席。改革黨在許多選區得票排名第二,反映在不少選民眼中,改革黨已經是保守黨替代品。
國際關係學者沈旭輝指出,在保守黨如此弱勢、又進行了大手術的前提下,工黨基本盤居然沒有擴張,投票率又是新低,這代表工黨實質上沒有大勝,新政府的認受性(mandate)嚴重不足。
未來英國除了右翼陣營會有連番討論如何整合,選舉制度是否改採混合比例代表制,肯定也會被拿出來檢討。選後法拉奇再度呼籲修改選制,部分議席由比例代表制產生,候選人由各政黨提名。例如選民每投一票,既是選所屬選區的候選人,也是把票投給候選人的所屬政黨。或者選民可以投兩票,一票選人,一票選黨,像台灣一樣。
這些改革提案,近年不斷被提出,但都被保守黨否決,擔心一旦右翼思潮在選舉被邊緣化,讓工黨和自民黨坐大了,中間地位就再也輪不到保守黨。然而目前比保守黨更右的改革黨冒起,保守黨邊緣化的危機,一樣存在,因此選制改革肯定會被放大檢視。
再看法國,法國國會下議院國民議會7日進行第二輪決選,左翼聯盟「新人民陣線」(NFP)獲182席,意外成為下院最大勢力,總統馬克洪領導的中間派聯盟「同在」拿下168席居次,首輪贏家、極右翼「國民聯盟」(RN)及其盟友最後只拿下143席落居第三。由於過半門檻為289席,使法國選後出現三大陣營分立、沒任何政黨或聯盟單獨過半的懸峙國會。
6月初歐洲議會選後,極右派勢力抬頭,法國總統馬克洪隨即拋出震撼彈,宣布提前改選國民議會。6月30日第一輪投票結果出爐後,逾210名法國中間派與左翼的候選人,趕在登記第二輪參選的最後期限前退選,將選票集中給非極右翼候選人,變成極右與中間或極左一對一對決。
沒想到國民聯盟(RN)在第二輪慘遭逆轉落居第三,紐約時報及英國經濟學人都指出,此結果是因中間派和左翼的棄保策略奏效。主因在於,國民聯盟原先聲勢最高,反而讓敵對陣營陷入恐懼,激進左翼「不屈法國」(France Unbowed)、社會黨、法共及綠黨等因此暫時拋棄前嫌,立即組成新人民陣線,這個聯盟光譜由溫和派、社會黨到共產黨、托派都有,最後並與馬克洪陣營和少數右翼策略性結盟,以集中選票擊敗國民聯盟的候選人。
但問題隨之而來,由於左中右在國會三分天下,必須組建跨黨派聯合政府才行。然而,法國雖有左右兩傳統大黨「共治」的經驗,卻無多黨聯合執政的歷史。馬克洪匆匆解散國民議會進行改選,主要目的就是阻止國民聯盟上台執政,現在算是押對了一注。可惜他雖跳出了油鍋,卻掉進了火坑,因為懸峙議會群龍無首,三大勢力互扯後腿,總統變得寸步難移,淪為跛腳鴨。
目前「不屈法國」領導人梅蘭雄(Jean-Luc Melenchon)已成為關鍵人物。不屈法國是新人民陣線(182席)中的最大黨(74席)。與國民聯盟領袖瑪琳‧雷朋一樣,72歲的梅蘭雄也曾三度參選總統落敗,他還是火藥味十足的政治人物,從經濟到以哈戰爭都持強硬立場,被馬克洪陣營視為眼中釘。如此左右共治雖然不是沒有先例,但以往的左是社會黨,現在的左卻是嫌社會黨不夠左而離開、自創左翼黨的極左派,這在法國歷史上從無先例。
法國兩輪總統投票制度的初心,原是要避免極端候選人當選,國會兩輪選舉也是一樣。但現在變成極左、極右坐大,未來法國的局勢只會越來越亂。
外界認為,馬克洪可能採取分化左翼聯盟策略,拉攏社會黨與綠黨,共組中間偏左聯合政府,也可能像艾塔爾組少數政府,雖無絕對多數支持,但在野陣營也沒合力倒閣。若僵局無解,亦可能由技術官僚和事務官產生看守內閣,僅處理日常與例行庶務,不碰重大政策。
但學者沈旭輝認為,法國突然出現的大選所帶來的亂局,除了影響未來幾年,對下屆的總統大選,更可能帶來前所未有的戲劇性局面。
馬克洪本來就聲望大跌,經過這兩次選舉,更令中間陣營外強中乾的原形畢露,下屆大選又未見有明確接班人,代表要進入總統大選第二輪的機會,看來相當渺茫。由於國民陣線已經蠶食了傳統右派的地盤,進入第二輪是十拿九穩,現在有了梅朗雄以極左身份成為左派共主,下次他進入決選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如果2027年的法國大選,最終只有極左、極右兩個選擇,中間選民無論怎樣含淚,新政府的認受性都不會高;相較下,暫時似乎還是瑪琳‧雷朋的接受度略勝一籌。所才說以極右翼的國民聯盟雖然輸了這次大選,其實不算輸。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獨家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引用,以免侵權。
◤Blueseeds永續生活◢
更新時間:2024/07/11 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