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加壓制裁俄羅斯!全球通膨壓力升高 台灣應關注曝險

作者 台灣銀行家

2022/06/11 08:36
俄烏戰爭持續。(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撰文:Alicia Garcia Herrero(本文作者為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

【台灣銀行家】
 


台灣應關注曝險 與半導體動向


戰爭令烏克蘭與俄羅斯的經濟都受到嚴重打擊,對亞洲與台灣,以及金融業來說也存在相當大的影響,這種情況會持續多久?在這場戰事中,還會發生什麼事?烏俄戰爭打了很久,對亞洲以及台灣都已造成影響,這不僅涉及軍事,也涉及外交,很明顯也影響到經濟和金融。俄羅斯被制裁後,對亞洲與台灣的經濟和金融影響為何?值得探討。

 

在經濟的部份,有兩件事正在發生。最明顯的是,烏克蘭與俄羅斯的經濟都受到嚴重打擊,兩者原因並不相同。俄羅斯的經濟規模大約是中國的十分之一,差不多等於西班牙和南韓。不過俄羅斯供應的絕大多數都是能源和原物料等大宗物品。

烏克蘭也是這樣,不過它有一些製造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一帶一路」的鐵路計畫,讓來自中國的許多貿易可以經過烏克蘭,也就是說,連結歐亞之間的交通也是烏克蘭經濟重要的一環。

雖然烏克蘭不是能源主要出口國,卻是極重要的糧食供應國,也出口一些重要礦產,尤其氖氣出口占全球市場50%以上。俄羅斯和烏克蘭都對全球價值鏈有重大影響。

戰事增加通膨壓力 擾亂全球供應鏈

正因如此,這次事件的衝擊,和之前的COVID-19以及貿易戰一樣,都會引發通貨膨脹。首先,這場戰爭正在增加通膨壓力,因為它不僅影響到能源市場,也影響到糧食供應,而且擾亂了運輸與全球價值鏈,所以要注意的層面就是通膨。在這場危機造成的通膨環境下,利率照理來說只會提高,而非降低,且在全球各地都適用。聯準會升息後,台灣央行也跟進,而且重點是,聯準會還準備再進一步升息。

經濟+金融制裁 歐美國家紛紛加入

其次,除了戰爭直接造成的影響,俄羅斯還受到一些嚴厲的制裁。這些制裁分為兩種不同性質,一是經濟制裁,另一則是金融制裁。所謂的經濟制裁,基本上就是貿易禁令,這與台灣直接相關,因為台灣已經決定遵守七大工業國組織(G7)的決議,停止向俄羅斯出口半導體,其他重要的經濟制裁則大半來自美國和英國,他們都決定停止從俄羅斯購買石油。歐盟目前尚未做此決定,原因很簡單:歐盟成員國的石油與天然氣,比英美兩國更仰賴俄羅斯。
 

在金融制裁方面,則可分為兩種,精確來說有三種主要類型,且彼此相關。第一種是特定勢力發動的硬通貨制裁。這次的制裁除了美元,還包括歐元、英鎊、日元,所以基本上七大工業國都加入了。

而這種制裁目標包括每一種交易,所以現在俄羅斯主權債務的償還變成了一個大問題。據了解,這些債務就是硬通貨制裁的目標,連財政部也是受制裁的實體目標之一,甚至還包含個人,而其中確實有一些制裁是針對個人。總之,以上是第一種制裁。

第二種金融制裁,也就是「全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制裁,這讓俄羅斯幾乎所有銀行都不能使用SWIFT。附帶一提,SWIFT是一種通訊系統,而非支付系統;支付其實是透過「紐約清算所銀行同業支付系統」(CHIPS),俄羅斯的所有國際支付基本上都要經過它。雖然一開始SWIFT制裁看起來傷害很大、代價高昂,但其實並非如此。因為可以改用其他通訊系統,當然可能沒有SWIFT那麼方便,但像傳真或Email之類的還是可以用,只是得仰賴對方去處理交易,然後將它順利送上CHIPS系統。雖然SWIFT乍聽之下很可怕,但衝擊其實並沒有那麼大,因為俄羅斯還是能找到其他辦法進行交易。況且,俄羅斯兩家主要銀行都不在SWIFT制裁範圍內。

很多人都在討論,中國有沒有辦法用「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讓俄羅斯繞過目前的SWIFT制裁,答案是應該不行。首先,CIPS至少目前都還要靠SWIFT來運作。之後也許可以脫離SWIFT,閱讀中國人民銀行的白皮書可得知他們正在努力,但目前還不能馬上用,即使已經準備好,其實透過俄羅斯最大的銀行來交易,還是比繞過SWIFT更簡單。


第三種金融制裁比前兩種重要很多,就是凍結俄羅斯中央銀行的資產。這包括大部分的貨幣,因為大部分的貨幣都還是硬通貨。俄羅斯央行的資產,目前大約18%是人民幣,也就是說,它大概有相當於900億美元的中國主權債券可以出售。但重點是,出售債券之後的人民幣能不能換成美元,因為如果不能兌換,拿到的人民幣就只能用來向中國買東西,不能拿來償債,也不能拿來跟其他國家買東西。所以要關注的是,中國央行有沒有辦法用這種方式,幫俄羅斯把人民幣兌換成美元。目前大家對此還沒有共識,但大多數人認為如果中國這樣做,就已經違反制裁的精神,可能會為中國央行帶來潛在風險。總而言之,針對俄羅斯央行的制裁方式,也就是凍結它硬通貨資產的方法,如果以西方的觀點來看,算是非常有效。
 


基本上,制裁影響到所有人。因為它會涉及到既有資產的轉換,比如黃金。目前俄羅斯央行資產負債表上的重要資產,就是黃金與人民幣。這些是俄羅斯現在手上僅有的籌碼,因為其他貨幣的儲備已經不能用了。

總而言之,這些制裁的確造成影響。接下來,與台灣有關係的部分,也就是禁止半導體出口,這個制裁算是滿有效的。現在已經看到,這讓軍事設備生產延遲。基本上晶片訂單延宕,交貨就會更晚,的確有潛在風險,因為除了晶片不能出口,中國後續處理和組裝的部分也會受到影響,比如中芯國際(SMIC),有人就會好奇,如果SMIC一直出口半導體給俄羅斯,有些元件則是向韓國或台灣拿,這樣會不會間接受到制裁?現在很難說究竟誰會受到打擊,很可能是中國,因為成品實際上是由SMIC賣出去的。

但無論如何,在這件事情上台灣也必須謹慎思考。至於金融制裁,很明顯,任何硬通貨的信用狀都在禁止項目內。中國銀行就是因為這樣,已經中止對俄交易,也暫停收購許多能源公司的少數股權,中化石油計畫喊卡之類的事情也是因為這樣,但天然氣和石油進口應該不受影響。有趣的是,查詢現有資料發現,中國並沒有從俄羅斯進口更多天然氣,甚至煤炭量也沒有增加。只是價格大幅提升,所以變得更重要而已。對台灣以及金融業來說,關鍵問題在於,這種情況會持續多久?在這場持久戰之中,還會發生什麼事?


美國出手支援 歐盟不怕「斷氣」

主觀認為,即使衝突升級期間,仍有傳出一些好轉跡象,這場戰爭可能還會持續很久,因為在戰爭之中沒有贏家。現在不僅是普丁在為自己爭取時間,歐洲也在為自己爭取時間;歐洲日前已經宣布,計畫要減少,並且在最後終止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希望在2023年年底,全面停止進口俄羅斯的能源。這份承諾,可說是非同小可。當然,美國一定會出手支援,這對它來說有利可圖,美國對歐盟理事會做出承諾,會向歐盟擴大提供天然氣。

這對大家來說都鬆了一口氣,但是,衝突不會僅止於此,制裁也還沒那麼快結束。別忘了,之前美中貿易戰無論打得多猛烈,該進口的依然沒有少。更不用說,還有跟新疆,或是「實體清單」有關的各種制裁,那些與軍事有關的企業,全都不動如山。所以同樣的狀況或許也會出現在俄羅斯。

流動性高 美元不會失守

當然,現在大家都想知道接下來,所謂的西方貨幣「武器化」,特別是美元,還有歐元、英鎊,是否會創造出對人民幣額外的需求,甚至是對盧布的需求,但這在短期內不會發生。其實人民幣是一種更武器化的貨幣,因為它無法自由兌換!也就是說,如果真有必要,用人民幣做一些貨幣政策以外的事,其實比其他貨幣更容易。因為畢竟它的兌換比率是取決於一種市場無法決定的匯率。這件事光是對投資人來講就很麻煩,對持有外匯的央行來講更不用說。有任何央行會去持有一種不能自由兌換的貨幣?另一方面,美國一旦把貨幣武器化,中國也會跟進,畢竟中國之前就已經把貿易武器化了。所以並不是僅改用另一種貨幣,就可以脫離困境。

從這個角度來看,或許美元不會失守。美元如果會貶值,絕對不是因為制裁,而是因為美國經濟發生問題。也就是說,如果美國哪一天發生主權債務危機,沒錢支付美國國債,這時候美元的儲備地位當然就會削弱,但這跟目前的制裁一點關係都沒有。今天無論投資哪一種貨幣,都有被武器化的風險,並非只有美元才會,所以要說起來,所有貨幣都一樣。再者,美元的流動性還是比其他貨幣高得多,所以這不太可能發生。當然,這件事對台灣很重要。

台灣要注意的風險問題,需從政治和地緣考量來談。關鍵問題在於,台灣在美中戰略競爭中一直都被卡在中間,制裁拖得越久,這條路就只會越來越難走,對金融業來說更是如此。中國目前仍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所以台灣與中國會繼續一邊處於戰爭關係,一邊處於戰略競爭關係,這會讓所有人都變得非常麻煩,金融業也不例外。

目前還需要擔心的是次級制裁,雖然因為衝突升級,次級制裁的機率越來越低,但目前還沒完全消失。所以除了盡量避免直接投資俄羅斯,也會盡量避免間接投資中國,或者至少避免投資那些可能繼續為俄羅斯提供柴火攻打烏克蘭的公司,例如那些跟軍事有關的國營企業跟民間部門。未來,還是得要非常注意半導體的動向。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https://taiwanbanker.tabf.org.tw/index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更新時間:2022/06/11 08:36

作者

台灣銀行家

  • 台灣金融研訓院創辦《台灣銀行家》雜誌所涵蓋議題報導領域,除了銀行業、證券、保險與金控,亦對國內外政經社會議題、產業趨勢、金融教育等多有關注。期望藉由深入淺出的內容,協助讀者掌握金融情勢變化、重要政策,以及金融產業發展的最新動向,亦延請知名學者專家為本雜誌執筆撰文,提供深入觀點。期許能成為提供國內金融業與從業人員充實專業知能,提升競爭力,促進金融知識普及與資訊交流之最重要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