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蘇楊會」落幕後,中國學者分析,這次會晤代表雙方政策的微調,屬於戰術層面的階段性調整,而美國在戰略層面對中國的基本認知和判斷不會改變,不應對兩國關係發展過於樂觀。
美國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6日與中共中央外事委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在瑞士蘇黎世會晤。這是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二度通話的後續對話,兩國元首當時討論雙方保持開放溝通管道以及負責任管控美中競爭的重要性。
上海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日前接受香港鳳凰網訪問說,這次會晤主要討論一些基本原則問題,可預期中美將有兩方面進展,一是雙邊關係下一階段發展路線圖即將出爐,二是雙方可能在各自關心的重要問題領域取得進展,例如中國關切的台灣、香港問題,美國關切的購買國債、伊核問題等。
他表示,至於中美經貿磋商則交由即將會面的經貿團隊處理;而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日前提出的「再掛鈎」,意味希望重新理順兩國經貿關係,調整一些經濟規則,改變美方認為對於美國工人、中產階級、消費者和公司的不利因素。
吳心伯分析,關稅對美國的影響超過中國,「事實上中方的關切集中於美國的對華制裁,尤其是對於中國實體和個人的制裁,以及在科技領域對中國的封鎖和打壓」。
另據香港星島日報今天報導,南京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朱鋒表示,中美關係並未「解凍」,外界不要過度解讀這次對話,「拜登的中國政策沒有出現實質性改變,中美關係重新開始回到合作已經沒有任何可能性」。
他解釋,就在楊潔篪與蘇利文會晤當天,拜登政府通過行政指令,終止美企對中廣核的技術出口授權,美國對中國的高科技戰不會有任何改變。
至於拜登政府近期為何表現出柔和的姿態,朱鋒認為是基於美國國內政策的需要,拜登政府當前在國內和外交領域問題很多,而明年就是美國期中選舉,「在戰術上也要把中美關係穩一穩,避免外交政策受到國內更多的指責和批評」。(中央社)
◤Blueseeds永續生活◢
更新時間:2021/10/08 13:22